吴文化指吴地人民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本课程分51个专题,分为“先秦时期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秦汉至宋元时期吴文化的演进”、“明清时期吴文化的兴盛”和“近代以来吴文化的流变”四大部分共六章,时间跨度从先秦至近现代,精选吴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城乡面貌、民俗民风、科技艺术和对外交流等方方面面。课程内容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兼顾通俗性和趣味性,希望受众能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对吴文化史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本课程定位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帮助学习者系统了解吴地和吴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中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提高其文化素养。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吴文化这一先进地区的先进文化的发展历程有系统的了解,并培养其了解吴文化、认识吴文化的能力和兴趣。
第一章 先秦时期吴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吴文化的源头
第二节 太伯建立吴国
第三节 诚信君子季札
第四节 阖闾改革
第五节 孙武的贡献
第六节 吴越争霸
第七节 西施与吴国
第二章 秦汉至宋元时期吴文化的演进
第一节 尚武的民风
第二节 经济的开发
第三节 姑苏诗太守
第四节 吴越国的水利经营
第五节 苏湖熟,天下足
第六节 范仲淹与范氏义庄
第七节 《平江图》里的东方水城
第八节 张士诚割据苏州
第三章 明清时期吴文化的兴盛(上)
第一节 况钟治苏
第二节 奢靡之风
第三节 市民的抗争
第四节 郑和下西洋
第五节 苏松重赋
第六节 明清吴地商品经济的繁荣
第七节 明清吴地的手工业
第八节 明清市镇与乡村:生活共同体;第九节 晚明启蒙思想家冯梦龙
第四章 明清时期吴文化的兴盛(中)
第一节 顾炎武的生平与思想
第二节 理学的日常践行:《朱子家训》
第三节 吴地的文化世家
第四节 吴地的善会善堂
第五节 苏州织造:经纬在皇家与闾阎之间
第六节 吴地的状元
第七节 《姑苏繁华图》
第八节 吴歌:民众生活的写真
第五章 明清时期吴文化的兴盛(下)
第一节 诗意地栖居:苏州园林
第二节 文人士夫与昆曲品格
第三节 苏州评弹
第四节 吴中医学甲天下
第五节 吴门画派
第六节 吴门书派
第七节 苏绣
第八节 桃花坞木刻年画
第六章 近代以来吴文化的流变
第一节 从吴文化到海派文化
第二节 苏福省:天堂残梦
第三节 吴地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四节 从状元实业家到实业家出身的共和国副主席
第五节 冯桂芬的文化抉择
第六节 王韬的文化纠结
第七节 俞樾的经学研究
第八节 花落春仍在:俞樾的人生信念
第九节 近代科技的兴起
第十节 市民社会的形成
第十一节 苏州和平光复
不作特别要求。
1.王友三:《吴文化史丛》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陈学文:《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群言出版社1993年。
3.王卫平:《吴地经济开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许冠亭:《吴地思想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小田:《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版。
6.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7.小田:《苏州史纪(近现代)》,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王卫平,王建华:《苏州史纪(古代)》,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卫平:《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11.高燮初主编:《吴地文化通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12.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与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王卫平:《霸主的陨落》,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
14.小田:《江南场景:社会史的跨学科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5.王国平等:《江苏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历史进程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王国平:《苏州史纲》,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版。
17.耿云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
18.黄鸿山:《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以晚清江南为中心》,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1年版。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