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比较政府与政治
第8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2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1周,共19周 已有 329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147)
spContent=《比较政府与政治》是一门政治学、行政学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的设计基于高等教育起点,社会学习者也可以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对政治知识的兴趣,了解当前世界各国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以及政治过程的主要形态,初步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主要核心议题,培养学习者本土问题意识和国际视野。
《比较政府与政治》是一门政治学、行政学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的设计基于高等教育起点,社会学习者也可以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对政治知识的兴趣,了解当前世界各国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以及政治过程的主要形态,初步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主要核心议题,培养学习者本土问题意识和国际视野。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当这种方法被系统地用来认识政治现象时,就形成了政治的比较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基于经验研究的政治学时,比较政治学就相伴而生了。随着近代政治科学的发展,比较政府与政治一度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流,并产生了一批直至今日仍有重要影响的经典之作,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知识和方法,但也遭遇到了诸多现实的困惑与挑战。身处同一个地球,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发达欣欣向荣,而有些国家却深陷战乱的深渊?民主与法治,是怎样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的?却又为何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千差万别?正在快速成长中的中国,需要我们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秉持国际化的视野,基于比较的立场,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在世界政治版图和世界历史变迁中的时空定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比较政府与政治》课程,借鉴了国内外比较政府与政治研究的最近成果,充分结合了当前相关学科教学的实践,将带领同学们走进这一知识的圣殿,领略这门学科的魅力和精彩。

授课目标

课程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1、课堂效果:

学生参与和互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掌握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

2、学生成长:

开拓知识视野;培养专业兴趣;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3、教师成长:

教师在此一过程中实现“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达成教学相长的目标。

课程大纲

《比较政府与政治》课程导入

《比较政府与政治》课程宣传

第一章 《比较政府与政治》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比较政府与政治》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1、比较政治与国别政治、国际政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 《比较政府与政治》的历史

第二章 《比较政府与政治》的历史

1、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对比较政府与政治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孔德对比较政府与政治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第三章 《比较政府与政治》研究的方法论

第三章 《比较政府与政治》研究的方法论

1、比较政治研究不同路径的整合何以可能?

第四章 威权政治的历史与类型

第四章 威权政治的历史与类型

1、面对第三波民主化回潮,如何理解“选举威权”概念的产生。

2、选举、民主、威权三者的关系及其重构?

3、如何理解有人认为“威权”一词具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

4、威权政治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如此普遍?

第五章 民主理论的流变

第五章 民主理论的流变

民主理论的流变

第六章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民主政治的实践模式

第七章 民主政治的实践模式

1、如何理解以美国为代表的“三权分立”体制?

2、如何理解英国议会中的“影子内阁”?

第八章 选举制度

第八章 选举制度

1、如何理解选举的主要原则?

2、选举制度的设计如何影响一国的政党制度?

第九章 政党制度

第九章 政党制度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具有优越性,请从本讲政党制度的比较视角来理解。

2、请查阅法、德两国政党制度发展史,思考某一种政党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可否人为主观选择。

第十章 代议制度

第十章 代议制度

代议制度

第十一章 文官制度

第十一章 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

第十二章 司法制度

第十二章 司法制度

1、查阅相关资料,比较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国家,在司法审判制度上有哪些重大差异。

2、查阅美国陪审团制度的相关资料,分析陪审团制度对于司法审判、司法监督的利弊。

第十三章 国家结构

第十三章 国家结构

国家结构

第十四章 现代国家类型及其演进

第十四章 现代国家类型及其演进

国家类型与演进

第十五章 现代国家的成长与建构

第十五章 现代国家的成长与建构

1、早发现代化国家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国家构建过程有怎样的异同?

第十六章 民主转型与巩固

第十六章 民主转型与巩固

民主转型与巩固

第十七章 民主质量与治理

第十七章 民主质量与治理

民主质量与治理

第十八章 比较政治经济与国家治理

第十八章 比较政治经济与国家治理

1、如何理解美欧发展模式的异同?2、从拉美、非洲、东亚发展模式比较中,看后发国家崛起模式的选则。

第十九章 全球治理

第十九章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比较政府与政治》是一门研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家本质、国家职能、国家形式的课程。该课程不仅从历史的维度探索国体的问题,同时也深入了解国家的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此外,国家的政体和结构形式也是该课程研究的范畴。它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应当对以下预备知识有一些储备:

1、了解中西方的基本历史概况。

2、了解政治学的基础知识、概念和范畴。

3、对中西方的政治思想有初步了解

参考资料


参与线上学习的同学请注意,因期中提交的读书报告,需要提前准备阅读相关著作,相关阅读书目,以下资料可供参考(参考教材和视频不作为读书报告考核范围)。

【导论】

1、麻省理工开放课程《比较政治导论》:

https://ocw.mit.edu/courses/political-science/17-50-introduction-to-comparative-politics-spring-2014/

2、视频课堂: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3731355

3、[参考教材]黑格:《比较政府与政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参考教材]包刚升:《政治学通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参考教材]朱天飚.比较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参考教材]燕继荣.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参考教材]高奇琦.比较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8、[参考教材]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9、[参考教材]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参考教材]迈耶等:《比较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01;

11、[参考教材]威亚尔达:《比较政治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2、[参考教材]赵虎吉:《比较政治学后发展国家视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方法论】


13、[参考教材]王正绪 耿曙 唐世平:《比较政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方法论】

13、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

14、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

15、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6、V.奥斯特罗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1992;

17、菲吕博顿等.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8、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

19、何俊志、任军锋、朱德米编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0、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

21、刘圣中.历史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的比较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2、鲍威尔、迪马吉奥.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3、薛晓源、陈家刚编.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威权政治】

24、巴林顿·摩尔.《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

25、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6、卡尔·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7、孙哲.《权威政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8、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9、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谱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0、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民主理论与实践】

31、刘军宁.民主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2、王绍光.民主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3、刘瑜.民主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2009;

3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2009;

35、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6、阿伦·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7、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8;

38、詹姆斯·博曼等.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选举制度】

39、何俊志.选举政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0、李帕特.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41、赵新树.选举的困境——民选制度及宪政改革批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42、科特雷.我知道什么?--选举制度.商务印书馆,1996;

43、波尔斯比、威尔达夫斯基 . 比较政府与政治译丛—总统选举:美国政治的战略与构架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44、森口繁治.选举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45、林宏宇.白宫的诱惑: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研究( 1952-2004).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政党制度】

46、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

47、米歇尔.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8、布隆代尔、科塔.政党与政府:自由民主国家的政府与支持性政党关系探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9、布隆代尔、科塔.政党政府的性质:一种比较性的欧洲视角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0、弗兰泽奇.技术年代的政党.商务印书馆,2010;

51、李帕特.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52、戈德斯通.国家、政党与社会运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代议制度】

53、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2008;

54、J.S密尔.代议制政府 .商务印书馆,1982;

55、弗朗索瓦·基佐.欧洲代议制政府的历史起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6、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7、盖琳 .我在欧洲议会.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58、尹中卿等 译 . 英、法、美、德、意、日六国议会议事规则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5;

59、(日)美浓部达吉.议会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60、(美)阿诺德. 美国国会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2010;

【文官制度】

61、(美)海迪.比较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2、(英)毕瑟姆.官僚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63、[比利时]曼德尔. 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64、(美)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5、[美]巴兹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6、(美)塔洛克.官僚体制的政治.商务印书馆,2010;

67、戴维·奥斯本等.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8、(美)彼得斯.官僚政治(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69、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司法制度】

70、(美)德沃金.身披法袍的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1、卡德里.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72、(美)亚伯拉罕.司法的过程:美国、英国和法国法院评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3、(美)弗兰克.初审法院—美国司法中的神话与现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74、(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 ,1998;

75、(英)戴雪.英宪精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76、(英)沃尔特·白芝浩.英国宪法.商务印书馆,2005;

77、(法)狄骥.法律与国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78、(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79、(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法律出版社,2008;

80、(奥地利)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81、(美)威廷顿 . 司法至上的政治基础 : 美国历史上的总统、最高法院及宪政领导权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2、汉密尔顿,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商务印书馆,1980;

83、斯托林.反联邦党人赞成什么——宪法反对者的政治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4、王丽萍.联邦制与世界秩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国家结构】

85、童之伟.国家结构形式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86、(加)乔治·安德森著. 联邦制导论. 北京市: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87、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 Ostrom).美国联邦主义.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88、丹尼尔·J.伊拉扎(Daniel J.Elazar).联邦主义探索.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89、梅编. 宪法:国家权力和联邦主义. 中信出版社, 2003;

【国家理论】

90、查尔斯·蒂利.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91、埃文斯、鲁施迈耶、斯考切波.找回国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92、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93、托马斯·埃特曼.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代早期欧洲的国家与政权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94、波齐.国家:本质、发展与前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95、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6、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世纪出版集团,2007;

97、杨雪冬.市场发育、社会生产和公共权力构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98、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民主转型与巩固】

99、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9;

100、威亚尔达.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1、普沃斯基.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2、林茨.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103、海歌德、考夫曼.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04、格雷什科维奇.抗议与忍耐的政治经济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5、陈尧.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6、谢岳.社会抗争与民主转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7、丛日云.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108、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国家治理】

109、(美)禹贞恩.发展型国家.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110、维斯、霍尔森.国家与经济发展:一个比较及历史性的分析.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111、科利.国家引导的发展.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1. 问:《比较政府与政治》是一门怎样的课?

答:《比较政府与政治》是一门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当这种方法被系统地用来认识政治现象时,就形成了政治的比较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基于经验研究的政治学时,比较政治学就相伴而生了。随着近代政治科学的发展,比较政府与政治一度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流,并产生了一批直至今日仍有重要影响的经典之作,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知识和方法,但也遭遇到了诸多现实的困惑与挑战。身处同一个地球,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发达欣欣向荣,而有些国家却深陷战乱的深渊?民主与法治,是怎样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的?却又为何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千差万别?正在快速成长中的中国,需要我们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秉持国际化的视野,基于比较的立场,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在世界政治版图和世界历史变迁中的时空定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比较政府与政治》课程,借鉴了国内外比较政府与政治研究的最近成果,充分结合了当前相关学科教学的实践,将带领同学们走进这一知识的圣殿,领略这门学科的魅力和精彩。

2. 问:《比较政府与政治》主要研究什么?

答:这门课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政治史、经济背景、社会基础、政治文化、政治结构、政治主体、政治过程、公共政策等都是《比较政府与政治》的研究范围,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的兴趣点。

3. 问:《比较政府与政治》有什么研究路径?

答:因为该课程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所以也有很多可以选择的研究路径。理性选择主义、“历史-比较”分析、比较政治经济学能够奠定了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方法;法律制度主义、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新制度主义、能够为学生提供了中正的参考系;政治文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则有助于学生理解更具体的公共事务。

4. 问:《比较政府与政治》的考核形式如何?

答:本课程为线上开放式教学,线上学习考核方式为【每单元作业+期末读书报告】

苏州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张晨

张晨

教授

推荐课程

运动与健康

代方梅

12764人参加

大学生健康教育

余小鸣

17012人参加

慕课问道

李晓明

14804人参加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854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