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教师如何适应“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诉求,促进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时代之问。《"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这门课程将同你一起探索这一时代之问,快来加入我们吧!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教师如何适应“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诉求,促进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时代之问。《"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这门课程将同你一起探索这一时代之问,快来加入我们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在新时代“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作为教师教育的通识课程,旨在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提供“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使教师拥有时代眼光和信息化教育意识,掌握信息化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技能,具有运用互联网技术变革教育教学的能力。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蠢的时代”。如何使“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更智慧、更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吧。

授课目标
本课程旨在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提供“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使教师拥有时代眼光和信息化教育意识,掌握信息化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技能,具有运用互联网技术变革教育教学的能力。
课程大纲
第1周:走进教育技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教育和技术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
1.1 课程入门
1.2 当教育遇上技术
1.3 教育技术的百年嬗变
1.4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
单元测验
第2周:教育技术的理论之魅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并会运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教育技术理论。
2.1 经验之塔
2.2 认知灵活性理论
2.3 联通主义
2.4 教学设计之ADDIE模型
单元测验
第3周:“轻”教学方法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轻”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具体策略。
3.1 提取效应——基础知识的记忆
3.2 框架图效应——建立知识网络
3.3 参与效应——基于活动的教学
单元作业
第4周:PPT设计之道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PPT色彩、动画和文字的设计方法。
4.1 PPT设计之要义:幻灯片制作流程
4.2 谈之“色”变
4.3 色彩的心理效应
4.4 好气“色”配出来
4.5 PPT设计之动画:Hamburger
4.6 PPT设计之动画:触发器
4.7 PPT文字使用方法
单元测验
第5周:课堂新革命:微课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微课的概念和要素,并会设计、录制和编辑微课。
5.1 微课那些事
5.2 基于ADDIE的微课设计
5.3 微课的录制与编辑
5.4 基于“喀秋莎”的微课录制与编辑方法
单元测验
第6周:“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学习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移动学习的概念和形式,并能运用有关工具开展移动学习。
6.1 移动学习何以可能?
6.2 移动学习课堂的形式
6.3 移动学习之UMU互动工具
6.4 移动学习之智能手机应用
单元作业
第7周:“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混合式学习的常见模型,并能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混合式学习设计。
7.1 何谓混合式学习?
7.2 混合式学习模型
7.3 混合式学习案例分析
7.4 混合式学习设计8问
单元测验
第8周:你的课堂翻转了吗?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翻转课堂的概念及其要素,能够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
8.1 掀起你的盖头来:初识翻转课堂
8.2 翻转课堂小试之:教学设计
8.3 翻转课堂精进之:旨向深度学习的设计
单元作业
第9周:基于项目的STEAM教育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STEAM教育的概念和现状,熟悉常见STEAM教育的应用工具。
9.1 STEAM教育:Why & What & How
9.2 STEAM教育之现状访谈
9.3 STEAM教育之应用工具
单元测验
第10周: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理解教师的TPACK知识结构、教育技术标准和“互联网+”时代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及其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0.1 教师的TPACK知识建构
10.2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10.3 教师数据素养
单元作业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主要面向师范生、教师、有志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或对教育教学及学习感兴趣的大学生、研究生和社会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即可。
参考资料
- 张剑平. 现代教育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五版.
- 秦炜炜. 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13(8).
- 李 利. 旨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17(4).
- 部分素材和资源取自网络,仅供教学用途,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团队联系 qinweiwei020@163.com
常见问题
Q1:如何注册?
A1:建议您下载【中国大学MOOC】手机APP,用您的常用邮箱注册登录,这样可以及时收到课程通知和学习提醒。您也可以用微信或QQ账号注册登录,但需要在微信或QQ中收藏本课程的超链接(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UDA-1206145801),以方便下次学习。
注意:建议您注册一个账号,并始终使用同一账号进行课程学习;如果用不同的账号(如邮箱/微信/QQ)登录学习,学习记录不会合并。
Q2:如何学习?
A2:手机APP:打开【中国大学MOOC】手机APP,用上一步注册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后续访问无需再次输入账号和密码);在【APP首页】上方的【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进行搜索,找到本课程,然后单击【课程图标】进入课程学习页面。第二次登录学习时,在APP首页下方单击【我的学习】按钮,即可看到本课程的图标,单击进入学习即可。
电脑端:访问本课程的网络链接进行学习: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UDA-1206145801
Q3:如何接受课程通知?
A3:如果您是用邮箱在【中国大学MOOC】注册的,则课程提醒会发到您的邮箱。
您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爱MOOC】,然后打开左下方的【课程提醒】,即可收到课程提醒。
感谢您的参与,祝您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