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基于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而来,为2020年辽宁省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国家级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本课程配套的自编教材《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辽宁省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
课程建设遵循新工科理念,关注学生学习成效和专业素质的养成;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强化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课程内容源于最新国家标准(包括GB/T 38762-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尺寸公差 》、 GB/T 1182-201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以及GB/T 33523-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区域法》等)。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引领中国制造升级,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正在不断提高,因此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主要内容包括: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几何量精度设计(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以及典型零部件(滚动轴承、圆柱螺纹、平键和花键、渐开线圆柱齿轮等)的精度设计。
课程基本任务是国家标准的宣贯,即遵循国家标准通过合理的几何量精度设计来解决机械产品使用要求与制造工艺等之间的矛盾,以及运用检测技术保证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为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以及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本课程教学团队组成结构合理,整体素质突出。教学视频由省级教学名师领衔主讲。 团队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进行学习导航、教学课件、案例解析、单元测验、作业互评、讨论互动以及电子参考文档和国家标准附表等教学资源的组织建设和在线课程的运行保障,同时根据学习需求动态增加思政育人和知识拓展等内容,致力实现为国育才的教育宗旨。
本课程通过形象生动的微课展示,介绍几何量的典型检测工具和常用检测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几何量检测的基本技能和机械工程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为在实践中贯彻应用国家标准、检控产品质量夯实基础。
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必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致知力行、知行合一!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以及机械工程材料等课程。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 教材: 金嘉琦 张幼军. 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 参考书:
(1)甘永立.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10版).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5.
(2)王伯平.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Q1 : 怎样开展本课程的MOOC学习?
A1 : MOOC课程为完全网上课程,要求学员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单元测试、作业及互评,参与讨论并通过考试等教学环节。
课程的重要信息都将以公告的形式发布,同时发送至学员注册的邮箱。请学员及时查看相关信息,按照课程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成绩合格即可取得证书。
注意:在本课程学习期间使用同一个账号。多个账号登陆,将会影响学员学习情况的统计、最终成绩的评定以及证书的发放等。
Q2 : 如果错过开课时间或测验,是否还能学习本课程?
A2 : 只要是在开课时间内,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在任意时间段内学习,但一定要注意作业和测验的截止时间。测验和作业随课程进程同步发布,并会预留充足的答题时间。只要在各项计分环节的截止时间内完成测验、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并及时提交,就不会影响结课成绩。
Q3 :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遇到疑问,如何寻求帮助?
A3 : 本课程开辟了“讨论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与教师及选修本课程的其他学员互动交流、答疑解惑。
Q4:是否有学习建议?
A4: 本课程采用MOOC的方式授课,知识点碎片化,建议每周有固定时间持续进行本课程学习,规律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习质量。
为了检验学习成效,建议及时完成每周学习单元的测验及作业。如果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还有存疑,可以通过回看思考或谈论互动解疑释惑。每个单元测验有两次提交机会(取最高分),作业在限时提交前可以无限次提交。
Q5 :本课程的MOOC学习周期为多久?
A5: 本课程的学时为32学时,周学时为2-3,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理论部分时间为14周(必修13周、选修1周)、实验部分时间为1周,并预留1周的复习时间,因此本课程的MOOC学习周期为1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