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传播积极心理健康理念与文化的课程,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同向同行的心理健康通识课程。课程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收录,获批国家线上一流课程、四川省线上一流课程、四川省第二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这门课程内容根植于中国本土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国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围绕着“幸福”主题,课程阐释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与幸福体验密切相关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认知、积极人格、积极关系、积极组织与氛围、压力的积极管理与积极改变等积极心理健康理念与文化。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心理训练”的教学方式,从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上,认识自身具备的积极力量,挖掘和发挥自身固有的、潜在的、建设性的力量,重新审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看到希望和未来,用积极的认知理解人生发展中的挑战,从日常生活小故事中感受并获得幸福,具有自觉改变自己的意愿。为了增强线上学习的效果,团队已建成知识图谱AI课程(智慧树官网 https://www.zhihuishu.com)。通过课程知识图谱,可以实时了解到自己学习的情况。
这门课程讲述中国人的幸福故事,从中透析中国人的幸福心理,解读中国人的幸福现象,走进中国人的幸福里。展现中国的心理健康文化,适应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需求。
“幸福心理学”课程根植于中国本土化的研究成果,探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美德。“幸福心理学”课程以《积极心理学》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力求通过课程教学的系列活动,使学习者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层面上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层面:澄清一些基本的、有关幸福认识的误区,塑造积极的认知,帮助学员正确地认识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正确地解读幸福及其体验,掌握积极自我调节的方法,树立积极的幸福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技能层面:立足自身的积极力量,强化积极心理调节的技能与方法,提升体验幸福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形成提升自己幸福的方法。
(3)自我认知层面:以积极体验为中介,形成自觉改变的动机。在生活中感受自身具有的积极力量,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情绪,以积极体验促进行为、思维改变的自觉意识。
1.雷鸣,王琛. 幸福心理学(新形态教材,修订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
2.雷鸣,王琛. 幸福心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3.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