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认证学习
城市设计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1日 ~ 2025年07月20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23周 已有 286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7)
spContent=城市设计以三维的物质空间为研究对象,关注空间有效、合理、公平分配,还关注空间的感受和记忆传承,兼备工程科学与社会人文学科的多重属性。因其所描述的对象复杂多元,呈现的方式鲜活生动,城市设计在建筑类学科中别具魅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城市设计和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获得从事城市地块设计、场地设计、建筑群设计,以及城市设计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设计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城市设计以三维的物质空间为研究对象,关注空间有效、合理、公平分配,还关注空间的感受和记忆传承,兼备工程科学与社会人文学科的多重属性。因其所描述的对象复杂多元,呈现的方式鲜活生动,城市设计在建筑类学科中别具魅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城市设计和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获得从事城市地块设计、场地设计、建筑群设计,以及城市设计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设计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欢迎大家进行城市设计学习。

本课程以概论型课程为目标定位,以基础能力为主要能力诉求,以舞台观念提高课堂活力,不拘泥教材,全程即兴口述。期待与各位一起进入城市设计的缤纷世界。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致力城市空间动人又有序、高效且合理、效率兼公平,还关注空间的感受和记忆传承。因其所描述的对象复杂多元,呈现的方式鲜活生动,城市设计在建筑类学科中别具魅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城市设计和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获得从事城市地块设计、场地设计、建筑群设计,以及城市设计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设计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习可能会有四个方面的收获。第一,了解城市设计这门学科的基本的属性和它的特征,了解它的基本方向;第二,学会评论,学会一种城市设计既有的语言。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用什么样方式聆听,具备城市设计的评判和分析的基本能力;第三,一场奇异的旅行。在课程之中前往世界各地,前往那些有趣的地方,尤其是比较著名的充满了浪漫和传奇的地区,进行一场视觉的旅行。第四,成为一个比以前更有趣的人,城市设计综合性的课程,课程有意思的知识点很多,学习下来能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和大家做朋友。

授课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从不同尺度和对象层面,掌握城市设计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分析方法、技术手段、城市重点地区设计特点等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具备基础学习能力:

   能够在不同类型的项目实践中,合理组织城市功能,进行不同尺度的城市设计,并具备跨专业学习和融合的学习能力。

3.素养目标——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基础上,理解和处理城市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大纲
概论
1.1前言
1.2人类是城市的产物
1.3什么是城市
1.4城市设计-为了更好的城市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
2.1城市设计的概念
2.2城市设计面临的困难
2.3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2.4城市设计的类型
城市设计的学科属性
3.1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
3.2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3.3城市设计与城市管理
3.4城市设计资料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
4.1城市设计的历史演变1
4.2城市设计的历史演变2
4.3课后答疑:关于学历史有什么用之:“古为今用”对不对?
近代以来的城市设计
5.1近代以来的城市设计1
5.2近代以来的城市设计2
5.3近代以来的城市设计3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6.1图底理论
6.2连接理论及空间句法
6.3场所理论
城市轴线
7.1轴的概念
7.2轴线的形式特征
7.3城市空间轴线
城市街道空间
8.1街与道
8.2街道空间设计的要素
8.3步行街
城市广场
9.1广场空间的历史演进
9.2广场的分类
9.3广场的设计原则案例
城市中心区
10.1中心区概念与历史发展
10.2中心区设计的基本原则
10.3中心区设计的相关要素
城市设计的表达
11.1城市设计的表达
11.2图纸表达要点1
11.3图纸表达要点2
城市设计前沿探讨
12.1城市设计前沿探讨1
12.2城市设计前沿探讨2
12.3城市设计前沿探讨3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 孙施文.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 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 贺业钜.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4] 勒·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5] 胡纹. 城市设计教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教材)

[6] 卡尔维诺. 隐形的城市[M]. 花城出版社, 1991.

[7] 王建国. 《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教材)

[8] Christa,Reicher . 《城市设计 城市营造中的设计方法》.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9] 廖桂贤. 遇见好城市[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10] 董鉴泓.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3版[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11]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17.

[12]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J]. 译林出版社, 2006.

[13] 沙里宁.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14] 芒福德, 宋俊岭, 倪文彦. 城市发展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15] 段进. 《中国当代城市设计思想》.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16]张京祥, 罗震东, 何建颐. 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17]亨利·勒菲弗, 勒菲弗, 李春. 空间与政治[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西南交通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唐由海

唐由海

副教授

史劲松

史劲松

讲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