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
第8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3月01日 ~ 2022年07月24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963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536)
spContent=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这句话无不揭示出民法为每个人提供温暖的怀抱,促使其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追求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这句话无不揭示出民法为每个人提供温暖的怀抱,促使其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追求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民法学是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现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民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民法学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于正确制定民事立法,指导司法审判实践,提高人们的法治思想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授课目标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你将收获如下:

1、掌握我国现行民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民法、民法相关部门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

2、具有掌握民法理论逻辑体系及民法的基本要求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民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3、懂得如何运用民法去维护权益,具备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4、关注社会生活中值得思考的民事案件,并延伸拓展到其他学科的案件和民法之间的内部理论联系和外部法律运用。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走近民法

本章教学目标

1.1市民社会的法律

1.2波澜壮阔的社会文明现象

《走近民法》单元测验

主观论述题

第二章 以人为本

本章教学目标

2.1慈母之爱

2.2生存至上

2.3尊重人性

2.4促进发展

《以人为本》单元测验

主观题

第三章 为权利而奋斗

本章教学目标

3.1 权利本位

3.2 发展的权利

3.3 善待权利

《为权利而奋斗》单元测验

主观论述

第四章 负责任的自由

本章教学目标

4.1 自由的本质

4.2 自由的限度

4.3 自由的责任

《负责任的自由》单元测验

主观论述

第五章 中庸的艺术

本章教学目标

5.1 民法上的中庸

5.2利益分配中的中庸

5.3 损失与风险分担中的中庸

主观论述

《中庸的艺术》单元测验

第六章 天道诚信

本章教学目标

6.1 诚信之解读

6.2 权利不滥用

6.3 义务也神圣

《天道诚信》单元测验

主观论述

第七章 法缘良俗

本章教学目标

7.1 公序良俗

7.2 人伦坚守

7.3 秩序维护

7.4 弱者关怀

单元测验

主观论述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谭启平主编:中国民法学》,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苏永钦:《寻找新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孙鹏:《物权公示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张力:《法人独立财产制研究——从历史考察到功能解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侯国跃:《中国侵权法立法建议稿及理由》,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徐银波:《侵权损害赔偿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常见问题

Q:该门课程的主要讲授的是什么内容呢?

A:《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一课共由七部分内容构成,包含走近民法、以人为本、为权利而斗争、负责任的自由、中庸的艺术、天道诚信、法缘良俗。本门课程从民法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出发,以民法基本原则为框架,对民法精神体系进行梳理、民法基本制度进行介绍,并辅以经典案例剖析加深对具体法律规定的理解,致力于使民法精神深入人心。

 

Q:该门课程的开设有什么目标和意义呢?

A:《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一课旨在普及民法基础理论,帮助社会公众树立权利意识,以维护自身合法民事权益。通过对民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指导学生及其他群体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Q:听完该门课程,我能收获到什么呢?

A:1、掌握我国现行民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民事基本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2形成民法理论逻辑体系和法律思辨思维,能够运用所学民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3、懂得如何运用民法去维护权益,具备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4、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法律问题,并延伸拓展到其他部门法思考、民事制度的理论联系和外法律运用。

 

Q:我听完这些课程以后,如何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A:对于《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一课的学习,包括视频资源和非视频资源两部分。首先,每一章包含三至四小节内容,可以按照章节次序先对视频课进行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后,完成课堂测试、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测试进行知识巩固。其次,每章节补充了相关案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法条修订、参考文献等资料供拓展学习。最后,还可以在讨论区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更有老师、助教等在线答疑。

 

Q:我在听课时遇到很多法律专业术语不明白,怎么办?

A: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阅相关法律知识:课程非视频资源延伸;法学著作、教科书;法律期刊论文;法律法规条文;法律公众号文章;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官方网站。

 

Q:课后作业、测验题太难,不会做怎么办?

A:课堂作业、课后测试、期末考试等试题都是根据慕课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综合、全面掌握民法理论知识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只要用心学习并反复理解揣摩民法精神内涵,试题都能够顺利完成。若遇到难题或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回看课程、查阅资料或在讨论区向老师、助教提问,以及与其他同学积极讨论。

 

Q:我平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学习效率不高怎么办呢?

A:“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学习需要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科学有效的计划表,因人而异,因此需要视自己的情况而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显示全部
西南政法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孙鹏

孙鹏

教授

侯国跃

侯国跃

教授

徐银波

徐银波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51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2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