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学习
法律逻辑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逻辑无处不在,逻辑无时不在。逻辑学是大学课程表中最古老的课程之一,始建于1088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最初仅有法学门类,后扩展至医学和神学,其毕业生无论从事律师、医师还是牧师职业,都要同人打交道,这就需要掌握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因而都要必修通识课程——语法、修辞和逻辑,史称Trivium(三艺)。近千年来,逻辑学课程一直占据大学课堂,就因其既具有理论兴趣又具有实际价值。    法律逻辑学是法学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法科学生学习其他法学专业课程、训练法律职业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法律逻辑学》课程是西南政法大学一流课程暨重庆市一流课程,将系统讲授普通逻辑基本原理及法律逻辑专门知识。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与专门训练,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加清晰、明确、合理、稳妥地思考他打算思考的任一主题,并提升其有效思维、正确决策、清晰论证、准确表达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逻辑无处不在,逻辑无时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具有重要功能和意义。


2.国内中小学并未普遍开设逻辑学课程,社会公众乃至大学新生对逻辑学知识普遍缺乏系统了解和把握。


3.法律逻辑学是法学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法科学生学习其他法学专业课程、训练法律职业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法学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4.《法律逻辑学》课程,是西南政法大学一流课程暨重庆市一流课程。


5.西南政法大学是我国法律逻辑学最主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法律逻辑学最重要的教学与研究基地。阳作洲(1925-2020)先生和雍琦(1934-2007)先生是我国法律逻辑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既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逻辑学学科的缔造者,也是我国法律逻辑学的先驱和最主要的创始人。


6.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律逻辑学教学始于1950年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当时的教学计划中,《逻辑学》为两年制专科的14门课程之一。1953年组建西南政法学院。1954年首届招收四年制本科生,《逻辑学》为12门专业化课程(选修)之一,1955年增设《逻辑学》为5门政治理论课(必修)之一。1978年复校时,《逻辑学》为法学专业的20门必修课之一,此后一直为法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历经几代“西政法逻人”七十多年筚路蓝缕,坚守不移和薪尽火传,已经形成国内较成熟的法律逻辑学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命题体系。


7.加入《法律逻辑学》课程,可以循序渐进地领会到概念、命题、推理、假说、论证、逻辑思维规律、逻辑谬误等普通逻辑的基本原理和系统训练,也可以了解到法律概念、法律命题、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法律逻辑专门知识,以及文恩图、真值表与简化真值表、量化命题及其推理规则等现代逻辑常识,还可以进一步领略到日常思维与法律思维中蕴含的逻辑原理。


8.《法律逻辑学》课程配备有大量的习题演练,特别是历年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以及MBA、MPA、MPAcc、MTA、MEM、GCT等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真题的实战演练。丰富的习题及考题演练,可以系统训练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正确推理和有力论证的能力。


9.通过《法律逻辑学》课程的系统学习,对于提高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思维、正确决策、清晰论证和准确表达,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授课目标

1.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推理严密、论证有力的卓越法治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公平公正的法治情怀、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2.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普通逻辑学及法律逻辑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历史脉络、意义与价值。


3.引导学生从逻辑学角度,认识并理解普通概念与法律概念、普通命题与法律命题、普通推理与法律推理、科学假说与侦查假设、普通论证与法律论证的基础知识。


4.按照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日常思维与法律思维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和掌握的普通逻辑学与法律逻辑学基础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虽为本科法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但课程对象并不限于法学专业,也不限于本科学生。

本课程面向每一位对普通逻辑或法律逻辑感兴趣的逻辑学爱好者及广大社会公众开放,学习本课程并不需要特定的专门知识作前提。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雍琦著、金承光增订:《法律逻辑学》(增订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

2.金承光、陈鑫泉主编:《法律逻辑学导引》,北京:法律出版社2025年版。



3.雍琦著:《法律逻辑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4.雍琦、金承光主编:《法律逻辑教与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金承光著:《法律逻辑学原论》(待出版)。

6.金承光主编:《法律逻辑学演练》(待出版)。


(二)扩展参考书:

1.雍琦主编:《实用司法逻辑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雍琦、金承光、姚荣茂著:《法律适用中的逻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顺万、金承光主编:《法律实用逻辑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郝建设主编:《法律逻辑学》(修订版),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第2版。

5.[波兰]齐姆宾斯基著:《法律应用逻辑》,刘圣恩等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6.[美]巴克尔著:《逻辑原理》,田龙九、孚道译,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7.[美]克雷切著:《大学生逻辑学》,宋文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美]麦克伦尼著:《简单的逻辑学》,赵明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德]克卢格著:《法律逻辑》,雷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10.[以]霍尔维茨著:《法律与逻辑:法律论证的批判性说明》,陈锐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1.[美]亚狄瑟著:《法律的逻辑:法官写给法律人的逻辑指引》,唐欣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美]伯顿著:《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张志铭、解兴权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德]普珀著:《法律思维小学堂:法律人的6堂思维训练课》,蔡圣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4.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重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诸葛殷同等著:《形式逻辑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6.周礼全主编:《逻辑:正确思维与成功交际的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7.陈波主编:《逻辑学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谷振诣著:《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日]末木刚博等著:《逻辑学:知识的基础》,孙中原、王凤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0.[美]柯匹、科恩著:《逻辑学导论》(第13版),张建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1.[德]拉伦兹著:《法学方法论》(第6版),黄家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22.[德]罗伯特·阿列克西著:《法律论证理论:作为法律证立理论的理性论辩理论》,舒国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23.[德]诺伊曼著:《法律论证学》,张青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4.[英]图尔敏著:《论证的使用》,谢小庆、王丽译,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5.[荷]菲特丽丝著:《法律论辩导论:司法裁决辩护理论之概览》(原书第2版),武宏志、武晓蓓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6.[美]罗德斯、波斯伯塞尔著:《前提与结论:法律分析的符号逻辑》,杜文静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7.阳作洲、施庙松、卢景生著:《办案逻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28.张成敏著:《案史:西方经典与逻辑》,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9.倪北海著:《刑事侦查逻辑学基本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倪北海著:《疑难案件侦查逻辑解析》,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1.王洪著:《法律逻辑学》(第2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32.陈金钊、熊明辉主编:《法律逻辑学》(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33.徐贲著:《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34.王习胜、张建军著:《走近“逻先生”:逻辑、社会与人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35.[美] 拉比著:《如何想得清楚和正确》,王曼君译,台北:水牛出版社2002年三版一刷。

36.殷海光著:《逻辑导引·怎样判别是非》,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37.何秀煌著:《思想方法导论》,台北:三民书局1991年第6版。

38.邓公玄著:《理则学与科学方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39.唐华著:《中国理则学与西洋逻辑》,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81年版。

40.林玉体著:《逻辑导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41.周明泉著:《基础逻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21年版。

42.杨士毅著:《逻辑与人生:语言与谬误》,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三版二刷。

43.杨士毅著:《逻辑·民主·科学:方法论导读》,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版。

44.[美]布朗、基利著:《走出思维的误区》,张晓辉、王全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


45.[苏]А. А. Старчеко, Логика в Судебно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и(《司法调查中的逻辑》,俄语), Москва: Госюриздат, 1958.

46.[苏]Кириллов В.И. , Старченко А.А. Логика: Учебник для юрид. Вузов(《法律专业逻辑学》增订第6版,俄语), 2-е изд. Москва: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87г.;6-е изд. Москва: Проспект, 2008.

47.[俄]Тер-Акопов А. А. :Юридическая логика(《法律逻辑学》,俄语), Москва: МНЭПУ, 2002.

48.[俄]Блажевич Н.В. :Логика для следователей(《侦查逻辑学》第2版,俄语), 2-е изд. Тюмень: Тюмен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вышения квалификации сотрудников МВД России, 2013г.

49.[俄]Корнакова Светлана Викторовна:Логика уголовно-процессуального доказывания(《《刑事诉讼证明逻辑》,俄语),Москва: ИНФРА-М, 2022.

50.[俄]Малюкова О. В. Логика и право(《逻辑学与法律》,俄语). Монография,Москва: Проспект,2018.

51.[俄]Михалкин Н. В. :Логика и аргументация для юристов(《法律人的逻辑与论辩》第4版,俄语),Москва: Юрайт,4-е изд. 2021.

52.[俄]Брюшинкин В.Н. Практический курс логики для гуманитариев(《人文学者的实用逻辑学》,俄语). Москва: Новая школа, 1996.

53.[捷克斯洛伐克] В. Кнапп, А. Герлох, Логика в Прав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法律意识中的逻辑》,俄语), Москва: Прогресс, 1987.

54.[白俄罗斯]Лепешко Б.М. Логика в правовой практике(《法律实践中的逻辑》,俄语), Брест: БрГУ им. Пушкина, 2003.


55.[乌克兰]Сумарокова, Л. Н. :Юридическая логика: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ая концепция(《法律逻辑学:沟通观点》,俄语), Одесса: Фенікс, 2015.

56.[乌克兰]Жоль К. К. Логика для юристов Учеб. пособие для вузов(《法律人的逻辑》,俄语),Москва: : ЮНИТИ-ДАНА, 2015.

57.[乌克兰]Юркевич О. М. Титов В. Д. и др.: Юридична аргументація: Логічні дослідження(《司法论证:逻辑研究》,乌语). Колективна монографія, Харків: НЮАУ, 2012.

58.[乌克兰]Бандурка О.М. Тягло О. В. : Юридична логіка,підручник для студентів вищих навчальних закладів(《法律逻辑学指南》,乌语),Харків : Золота миля, 2011.


59.[奥]Ota,Weinberger: Rechtslogik. - 2., umgearb. u. wesentl. erw. Aufl. (《法律逻辑学》增订第2版,德语)- Berlin: Duncker u. Humblot, 1989.

60.[德]Rupert Schreiber:Lógica del derecho(《法律逻辑学》,德语), Editorial Sur, S.A.Buenos Aires, Argentina,1967.

61.[德]Jan-R. Sieckmann,Logik juristischer Argumentation(《法律论证的逻辑》,德语), 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 Baden-Baden 2020.

62.[波兰]Sławomir Lewandowski, Hanna Machińska,Andrzej Malinowski, Jacek Petzel,Logika dla prawników(《法律逻辑学》第20版,波兰语),wydanie 20, Warszawa: olters Kluwer, 2020.

63.[比利时]Chaïm Perelman:Lógica Jurídica: nova retórica(《法律逻辑学:新修辞学》,西语),tradução de Verginia K. Pupi,Sao Paulo : Martins Fontes, 1998.

64.[法]Fabreguettes M.P.: La logique judiciaire et l'art de juger(《司法逻辑与审判艺术》,法语), Paris: Lgdj, 1926.

65.[法]Georges kalinowski:Introducción a la lógica juridical: Elementos de semiótica jurídica, lógica de las normas y lógica jurídica(《法律逻辑导论》,西语),Eudeba o editorial universitaria de Buenos Aires,1973.

66.[法]Hugues Rabault,La logique juridique (《法律逻辑学》,法语), ‎Paris: Dalloz,2024.

67.[意]Luigi Ferrajoli:La logica del diritto. Dieci aporie nell'opera di Hans Kelsen(《法律逻辑》,意语),Laterza,2016.

68.[意]Mauro Orlandi, Introduzione alla logica giuridica(《法律逻辑导论》,意语), Società editrice il Mulino, Bologna, 2021.


69.[西班牙]Carlos Alarcon Cabrera, Lecciones de lógica jurídica(《法律逻辑教程》,西语). Editorial MAD, Sevilla, 2000.

70.[西班牙]Josep Joan Moreso Mateos:Lógica, argumentación e interpretación en el derecho(《法律中的逻辑、论证与解释》,西语),UOC,2006.

71.[西班牙]Lorenzo Peña:Visión lógica del Derecho: Una defensa del racionalismo jurídico(《法律逻辑观:法律理性主义辩护》,西语),Madrid: Plaza y Valdés,2017.


72.[墨西哥]Eduardo Garcia Maynez:Introducción a la lógica jurídica(《法律逻辑导论》,西语),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México,1951.

73.[墨西哥]Eduardo Garcia Maynez:Lógica Del Concepto Jurídico(《法律概念的逻辑》,西语),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México,1959.

74.[墨西哥]Eduardo Garcia Maynez:Logica del Juicio jurídico(《法律判断的逻辑》,西语), Fondo de Cultura Economica, México,1955.

75.[墨西哥]Eduardo García Máynez:Lógica del raciocinio jurídico(《法律推理的逻辑》,西语),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México,1964.

76.[墨西哥]Juan Abelardo Hernández Franco:Lógica jurídica en argumentación(《论证中的法律逻辑》,西语),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éxico, S.A. de C.V., 2016.

77.[墨西哥]Héctor López Bello,Manual de Lógica Formal para su Empleo Práctico en el Derecho,Elementos de Razonamiento Lógica para la Justicia Administrativa(《法律实用形式逻辑手册——行政司法逻辑推理基础》,西语),Tribunal Federal de Justicia Administrativa,México,2018.


78.[阿根廷]Eugenio Bulygin, Carlos Alchourrón:Análisis lógico y derecho(《逻辑分析与法律分析》,西语),Trotta,2021.

79.[危地马拉]José Fernando Velásquez Carrera: Introducción a la lógica jurídica, 5ª-ed.(《法律逻辑导论》第5版,西语),Guatemala: Praxis,2005.

80.[危地马拉]Fernando Javier Rosales Gramajo: lógica jurídica: Instrumento indispens able para el Juez y el abogado litigante(《法律逻辑——法官和出庭律师不可或缺的工具》,西语), Instituto de investigaciones Juridicas Universidad Rafsel Landívar, Guatemala: Serviprensa, 2010.

81.[哥伦比亚]Óscar Alexis Agudelo Giraldo et.al. Lógica aplicada al razonamiento del derecho (《法律推理的应用逻辑》第2版,西语),2ª-ed. U. Católica de Colombia, 2017.


82.[巴西]Lourival Vilanova:Lógica Jurídica(《法律逻辑学》,葡语),José Bushatsky editor,1976.

83.[巴西]Fábio Ulhoa Coelho:Roteiro de lógica jurídica,7ª-ed. (《法律逻辑路线图》第7版,葡语)2012.

84.[巴西]Edmundo Dantès Nascimento:Lógica Aplicada à Advocacia - Técnica de Persuasão(《律师应用逻辑:说服技巧》第6版,葡语),6ª-ed. Saraiva,2013.

85.[巴西]Fábio Ulhoa Coelho,Introducao a Logica Juridica. Pensamento Raciocinio e Logica no Direito(《法律逻辑导论:法律中的思维、推理与逻辑》第8版,葡语),8ª-ed. Sao Paulo: Revista dos Tribunais, 2019.


86.[荷兰]Jaap Hage:Studies in Legal Logic,Springer,2005.

87.[荷兰]Arend Soeteman:Logic in Law: Remarks on Logic and Rationality in Normative Reasoning, Especially in Law,Springer Netherlands, 1989.

88.[意]Giovanni Sartor:Legal Reasoning: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the Law,Springer,2005.

89.[美]Melvin A. Eisenberg, Legal Reaso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90.[斯洛文尼亚]Marko Novak, The Logic of Legal Argumentation: Multi-Modal Perspectives, Routledge,2024.

91.[澳]Christopher Enright:Legal Reasoning,Maitland Press, 2011.

92.[菲律宾]David Robert C. Aquino, Francis Julius N. Evangelista: Legal Logic, Quezon City: Central Book Supply Inc. 2015.

93.[印尼]Nurul Qamar et al. Logika hukum(《法律逻辑学》,印尼语), CV. Social Politic Genius (SIGn) 2017.

94.[印尼]Dr. Musa Darwin Pane, S.H., M.H. & Dr. Sahat Maruli Tua Situmeang, S.H., M.H. Asas-Asas Berpikir Logika dalam Hukum(《法律逻辑思维原理》,印尼语),Cakra,2018.


95.[美]Stephen M. Rice,The Force of Logic: Using Formal Logic as a Tool in the Craft of Legal Argument ,NITA(National Institute for Trial Advocacy) 2017.

96.[法]Арно А., Николь П. Логика или искусство мыслить(Логика Пор-Рояля)(《逻辑学或思维术(波尔•罗亚尔逻辑学)》,俄译本), Перевод с французского В. П. Гайдамака, Москва: Науна, 1991.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Question 1:这门课程是不是只适合法科学生学习?

Answer 1不是的。本课程面向每一位对逻辑学或法律逻辑学感兴趣的逻辑爱好者及广大社会公众开放。

 

Q 2:数学基础不好,学习这门课程会不会很困难?

A 2不必担心。本课程虽然涉及现代逻辑方面的文恩图、真值表、简化真值表、量化命题、谓词推理规则等常识,但都很浅显和基础,并不需要专门的数学知识作前提。

  凡是希望了解或通晓逻辑学知识的任何人,只要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按照课程进度循序渐进学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与作业,完全可以学懂弄通。

 

Q 3:这门课程,除学习教学视频外,是否还要做练习题?

A 3没错。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和作业,是学懂弄通逻辑学的必要条件。

  本课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作业和练习供课后训练。已建成习题及测试题库——每节之后备有随堂测验、每章之后留有单元测验,结业考试之前还有模拟考试(综合自测)。题量丰富的测验题和作业题(所有的测验和自测,均可尝试3次),可供学习者自行选做选练,以帮助理解、消化和掌握课程内容。

  此外,为扩展知识、开拓视野,部分章节还附有扩展阅读文献及司法案例(裁判判例或侦查案例),供学有余力者自行选学。

 

Q 4:学习这门课程,对备考公务员考试有无帮助?

A 4肯定有。学好逻辑学对于备考公务员考试、提升笔试及面试成绩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务员考试是典型的能力考试,应试者逻辑思维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测评要素和考查重点,具体体现在“申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简称“行测”)及“面试”各个环节

  “申论”看似考查应试者的写作能力,实则考查应试者对逻辑知识的具体应用,它要求应试者就某些相关事件或问题的综合分析与正确解决,考查应试者阅读给定材料、归纳概括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进行申述与论证的能力。申论不仅考查应试者综合分析、准确判断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而且考查应试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而要求应试者具备一定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测”中的“判断推理”模块直接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思维应用能力,分值占“行测”总分的30%多,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模块。除图形推理外,本课程对定义判断(涉及第2章“归类”)、类比推理(涉及第2章及第4章相关知识)、逻辑判断(涉及第26章概念、命题、推理、论证等知识)都有讲授。本课程的题库(练习、测验及考试题)中也收录了很多“判断推理”的历年考题。

  “面试”更是能力测试。面试的主要测评要素有综合分析、信息获得、计划组织、沟通、应变、心理调适等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测查要求应试者务必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来备考。

  由此可见,学懂弄通逻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备考公务员考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本慕课随堂测验、单元测验中也精选了相当部分的公务员招录考试原题(或略有改编),而且,慕课讨论区也将对部分公考难题作较为详细的逻辑解析。

 

Q 5:学习这门课程,对备考MBA等管理类专业硕士联考有无帮助?

A 5一定有。MBA、MPA、MPAcc、MTA、MEM、GCT等考试的“逻辑推理”是管理类专业硕士全国联考综合能力考试科目的重要内容。

  MBA等考试的“逻辑推理”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全部为“五选一”的单选题(本课程题库已改编为“四选一”的单选题)。试题素材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各个领域,但不测试所涉素材的专门知识,也不测试逻辑学专业知识,而是考查应试者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与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这必然会涉及逻辑学的基础知识,譬如概念(概念种类、归类、概念之间关系、定义与划分等)、命题(命题类型、命题之间关系与推演等)、推理(演绎、归纳、类比、假设、综合推理)和论证(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的削弱与加强、逻辑思维规律、逻辑谬误)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熟悉逻辑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并恰当运用推理、论证等逻辑方法,有助于应试者更加快捷、准确地解答这类试题。

  本慕课的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精选了部分有代表性的MBA等考试原题——MBA原题大都为五选一的单选题,选入本慕课时已全部修改为四选一的单选题。

  

Q 6: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怎样安排更合理?

A 6若按每周4~6学时,共14周17周计,各章节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可大致作如下分配:

      1章(逻辑学与法律逻辑学)—1周/1

      2章(概念与法律概念)———2周/2

      3章(命题与法律命题)———4周/5

      4章(推理与法律推理)———4周/5

      5章(假说与侦查假设)———1周/1

      6章(论证与法律论证)———2周/3

      由于逻辑学教学体系具有较强的内容连贯性和前后依存性,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后续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逻辑学原理和规则也相对较为抽象,初学者通常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把握好学习进度,坚持不懈地观看教学视频、按时完成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有余力者还可选读扩展文献。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未弄懂的地方,要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到讨论区求助。

 

Q 7:这门课程的重点章节有哪些?

A 7这门课程的内容包括普通逻辑、现代逻辑和法律逻辑。但普通逻辑的基础知识仍是其学习和考核重点,具体包括:

      2章第2.1~2.9节:关于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

      3章第3.13.4~3.83.10~3.19节:关于性质命题以及各种复合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多重复合命题)的一般逻辑知识。

      4章第4.14.4~4.164.22节:演绎推理之三段论以及各种复合命题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假言联锁推理、二难推理、综合推理)以及归纳推理之因果推理(弥尔方法)的一般逻辑知识。

      6章第6.1~6.26.4节:关于论证的一般逻辑方法(反证法、淘汰法与归谬法)和逻辑思维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的一般逻辑知识。

  以上也是课程考核的重点章节,其随堂测验、单元测验题量也比其他章节要多一些。

 

Q 8:通行逻辑教材通常10章左右,这门课程为什么只有6章?

A 8国内通行的逻辑学教科书(普通逻辑学教学体系),通常包括概念、命题、推理、假说、论证、逻辑思维规律等知识点,其章节安排,一般分为10章左右(8~9章,或者12~13章)。通行做法是,将命题部分按简单命题、复合命题、模态命题拆分为2~3章,将推理部分按演绎推理(简单命题推理与复合命题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拆分为3~4章,将论证与逻辑思维规律拆分为2章。

  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这门课程在整合普通逻辑、法律逻辑及现代逻辑相关知识点时,把关联内容按照绪论编(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概念编(普通概念与法律概念)、命题编(普通命题与法律命题)、推理编(普通推理与法律推理)、假说编(科学假说与侦查假设)、论证编(普通论证与法律论证)六个方面整合为6章(实则6编)。

 

Q 9:这门课程,有没有指定教材?

A 9这门课程以《法律逻辑学》增订版(雍琦著,金承光增订,法律出版社2022年9月第2版)及其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为蓝本,整合了普通逻辑、法律逻辑与现代逻辑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主要参考《法律逻辑学》(增订版)及其配套教学参考书《法律逻辑学导引》(金承光、陈鑫泉主编,法律出版社2025年版)。

 

Q 10: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 10一要关注公告。定期发布的公告都会涉及学习与考试等重要事项。

  二要关注讨论区,特别是课堂交流区和老师答疑区。涉及到课程内容学习的问题、习题中的疑问等都可以在讨论区发贴求助。针对讨论区的疑难问题,本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将给予及时回复,竭力帮助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任何疑难问题。

  三是加强练习训练,积极参与随堂测验、单元测验等。课后练习和自测是巩固所学逻辑学知识,并将逻辑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二途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