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顺应新时代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趋势,以前沿与开放的会展专业知识,培养具备专业性、创新性、实践性的会展人才。本课程内容包含了“大会展”所涉及的展览会、会议、节庆、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活动业态多元且丰富,故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融的同时,着力拓展学生综合性的知识视野与能力。本课程授课团队的成员均来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由中山大学罗秋菊教授、张骁鸣教授、陈奕滨老师、郭云娇博士一同主讲。该系不仅位列全国会展专业的前列,其授课团队教师皆也是长期扎根于自身领域,且具备深厚的学术研究造诣。还等什么呢,快来加入到会展学习的大课堂吧!
顺应新时代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趋势,以前沿与开放的会展专业知识,培养具备专业性、创新性、实践性的会展人才。本课程内容包含了“大会展”所涉及的展览会、会议、节庆、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活动业态多元且丰富,故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融的同时,着力拓展学生综合性的知识视野与能力。本课程授课团队的成员均来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由中山大学罗秋菊教授、张骁鸣教授、陈奕滨老师、郭云娇博士一同主讲。该系不仅位列全国会展专业的前列,其授课团队教师皆也是长期扎根于自身领域,且具备深厚的学术研究造诣。还等什么呢,快来加入到会展学习的大课堂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会展始终与我们的当下以及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会展研究也不仅仅涉及以展览会、会议为主的经济贸易活动,其还囊括了节庆、赛事、私人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与日常行为。那么,在这个充满亲和力与吸引力的领域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为什么要举办展览会?会展与活动存在的不可替代性与功能性是什么?会展与2B和2C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会展及活动对举办城市与个体的意义是怎样的?数字化时代新的技术将对会展业带来何种变革?演唱会、音乐节、体育比赛为什么可以给我们带来难以忘怀的体验?你是否也是众多大型活动粉丝社群中的一员,由浅层参与走向深度迷恋,让潮流的粉丝文化成为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传统节庆的意义和价值应当怎样传承?大型赛事如何运作?
《会展概论》将带领你走近会展领域,一步步揭开问题的答案。
《会展概论》课程内容设计力求既能全面地识别会展产业多种业态的独特之处,也将介绍行业及研究的最新理念及发展动向。兼顾理论和实践、学界与产业,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与创新的实践能力。以前沿性与国际化的理念、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知识视野,拓展会展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既对展览、会议、节庆、体育赛事等领域的内涵和特点有较好的理解与认知的同时,对会展知识体系、会展研究基本理论框架具有较为清晰与完整的认识,并能充分了解国内外会展行业发展的概况和趋势。
课程大纲
绪论
1.1会展概论课程体系的理解
1.2 会展与活动的概念内涵
1.3会展与活动的主要类型范畴概要
1.4 会展与活动的知识体系(1)
1.5会展与活动的知识体系(2)
1.6 会展专业属性解读
展览会
2.1展览会的概念内涵及利益相关方
2.2展览会对企业的功能价值
2.3 展览会对产业的功能意义
2.4 展览会对城市的意义与价值
2.5 展览业国际竞争格局
2.6 国内会展城市竞争格局现状及趋势
2.7 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会竞争格局
2.8 品牌展会的打造与培育
会议
3.1 会议的定义与类型
3.2 会议的功能与意义
3.3 会议产业链的结构(1)
3.4 会议产业链的结构(2)
3.5 国内外会议目的地的发展概况与格局
3.6 会议目的地的发展要素与条件
3.7 会议策划与组织
节庆
4.1节庆的基本概念
4.2节庆的扩展概念
4.3节庆的类型
4.4体验视角下的节庆活动
4.5节庆体验的基本内容
4.6节庆体验的发生方式
4.7不同涉众的节庆体验
4.8节庆的认同功能
4.9 节庆的记忆功能
4.10 节庆的传承功能
4.11 节庆活动的可持续性管理
体育赛事
5.1 体育赛事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5.2 体育赛事共同体
5.3 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影响
5.4 体育赛事的财务话题—成本
5.5 体育赛事的财务话题—收益
5.6 体育赛事和赞助(一)
5.7 体育赛事和赞助(二)
5.8 体育赛事和媒体
5.9 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
其他活动
6.1 企业活动概述
6.2 媒体活动概述
6.3 演唱会概述
趋势
7.1 绿色活动与可持续发展
7.2 新技术在活动业中的运用
7.3 跨界整合:活动业发展的新态势
7.4 粉丝与大型活动的深入体验化
7.5 新趋势带来的新挑战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会展概论》,罗秋菊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