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临床研究方法学是指导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科学理论,贯穿于临床研究立题、设计、实施、质量管理、结果报告与评价的整个研究周期。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理论及方法,建立科学设计、准确测量、审慎评价的临床科研思维,拥有多学科交叉的强大教学团队,成员包括国家杰青、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伦理专家、方法学专家、药理学专家、期刊编辑专家等。本门课程是中山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教改成果获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临床研究方法学是指导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科学理论,贯穿于临床研究立题、设计、实施、质量管理、结果报告与评价的整个研究周期。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理论及方法,建立科学设计、准确测量、审慎评价的临床科研思维,拥有多学科交叉的强大教学团队,成员包括国家杰青、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伦理专家、方法学专家、药理学专家、期刊编辑专家等。本门课程是中山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教改成果获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临床研究是临床诊疗决策证据的最好来源。临床研究相法学在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学是用来指导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科学理论,涉及临床医学、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科研管理及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本门课程瞄准国家新药创制和全民健康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此次线上课程主要讲授干预性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全过程中的方法学理论与内容,内容包括临床科学问题凝练、方案撰写、临床研究的基本要求、I-III期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临床研究中的评价指标及其选择、临床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临床研究统计分析策略、结果报告与论文撰写等。通过临床研究相关的国际国内法律法规解读、伦理素养与伦理意识、研究设计严谨性、科研数据真实性、结果报告全面性等内容的讲授,一方面着力筑牢医学生开展临床研究需要具备的五个意识(法规意识、伦理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学术诚信意识),另一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准确测量和审慎评价的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临床科研设计与实施能力。
授课目标
以“筑牢五个意识、夯实科研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帮助学时树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厚实的临床科研能力。
课程大纲
第二章 临床科学问题凝练及研究方案撰写
2.1 临床科学问题凝练
2.2 临床研究方案撰写:SPIRIT介绍
第三章 临床研究的基本要求
3.1 临床试验的定义及分期
3.2 临床试验法规
3.3 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3.4 临床试验注册
第四章 I期临床试验概述
4.1 FIM(First in human)研究的定义、法规、目的
4.2 1期方案设计
4.3 剂量探索
4.4 PK/PD
第五章 II、III期临床试验设计
5.1 传统临床试验设计方法
5.2 适应性设计策略
5.3 多中心临床试验
5.4 IDMC
第六章 临床试验中的比较类型
6.1 假设检验介绍
6.2 比较类型(优效、非劣效、等效)
第七章 临床试验中的评价指标
7.1 疗效评价指标及其选择
7.2 安全性及其评价
第八章 临床试验中的关键技术
8.1 随机化分组及其实施
8.2 盲法及其实施
8.3 对照类型及其选择
8.4 样本量估计与检验功效
第九章 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策略
9.1 统计分析数据集
9.2 统计分析方法及内容
9.3 常用统计图介绍
第十章 结果报告及论文发表
10.1 CONSROT解读
10.2论文撰写和结果呈现
10.3论文投稿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李济宾、张晋昕、洪明晃主编,《临床研究方法学(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年(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