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是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育学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和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在创新中传播、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方面。从宏观层面,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价值;从中观层面,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地域分布、传承与保护和发展趋势,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分布特征等;从微观层面,明确主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方法、裁判法等,能够在实践中予以运用。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主要参考书目:
[1]石爱桥.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赵秋菊,苏长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香港:现代知识出版社,2003.
[4]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8]杨桦,李宗浩,池建.运动训练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9]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0]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1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12]白晋湘.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9.
[14]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15]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16]毕世明.中国古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
[17]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18]张选惠,李传国,文善恬.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19]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0]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1]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2]杨卓.现代运动训练内容分析与创新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7.
[23]溥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
[24]杨雪芹,刘定一.体育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5]方哲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6]李海,裘鹏.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与详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