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10日 ~ 2025年05月17日
学时安排: 1-1.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0周,共10周 已有 80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822)
spContent=《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竞赛和管理工作,传播、推广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下理论基础。本教材是在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的背景下,在充分借鉴已有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著作、教材的基础上,在充分梳理、概括学者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类观点的基础上成稿。本部教材的内容共有七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由第一章至第三章构成,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概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分布;第二部分为项目实践,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概况,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第三部分为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竞赛和管理工作,传播、推广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下理论基础。本教材是在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的背景下,在充分借鉴已有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著作、教材的基础上,在充分梳理、概括学者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类观点的基础上成稿。本部教材的内容共有七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由第一章至第三章构成,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概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分布;第二部分为项目实践,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概况,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第三部分为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是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育学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和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在创新中传播、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方面。从宏观层面,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价值;从中观层面,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地域分布、传承与保护和发展趋势,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分布特征等;从微观层面,明确主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方法、裁判法等,能够在实践中予以运用。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教材为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组织编写的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统编教材及“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在线开放课程配套教材。全书紧密围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深入阐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精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为学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竞赛和管理工作,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理论基础,不断增强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2学时)
绪论中的知识点有三个方面:
一、“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课程概要
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三、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课程的方法与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特点与功能,明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与分类,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的目的与意义、方法与途径。在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的同时,为本门课程其他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时)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与分类
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目标: 本章按照历史的顺序,对古代、近代、现代社会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同形态、功能、价值等进行描述、说明,对影响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因素等进行分析总结,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学时)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衰落与变化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与复兴
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分布
课时目标: 本章主要根据我国七大区域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地理环境,重点对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纳,旨在使学生了解各个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地域文化特色,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时)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分布特征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分布概况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概况
课时目标: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本章选取了流传较广且具有代表性的20个项目,包括武术、射箭、蹴球、摔跤、木球、龙舟、马术、珍珠球、舞龙、舞狮、抢花炮、押加、毽球、秋千、打陀螺、脚斗士、放风筝、跳绳、冰嬉、健身气功。本章将简要介绍项目的起源与发展,使学生熟悉项目的运动方法、了解项目的特点与作用并基本掌握项目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为更好地传播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对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12学时)
第一节武术
第二节射箭
第三节蹴球
第四节摔跤
第五节木球
第六节龙舟
第七节马术
第八节珍珠球
第九节舞龙
第十节舞狮
第十一节抢花炮
第十二节押加
第十三节毽球
第十四节秋千
第十五节陀螺
第十六节脚斗士
第十七节放风筝
第十八节跳绳
第十九节冰嬉
第二十节健身气功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与训练
课时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和方法,梳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与训练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与训练的相关研究,结合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同时,将“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精气神”,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体育的意识。
(2学时)
第一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
第二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
课时目标: 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的交汇融合等正深刻地影响着各个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变得愈发重要。本章主要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内容、途径、保障、措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意义、原则、方法等,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主动承担起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责任和使命。
(2学时)
第一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第二节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以前瞻性的视角,探讨民族传统体育5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从民族传统体育坚实的群众基础和逐步扩大的范围探讨其大众化发展趋势;从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平台的搭建和赛事活动的开展探讨其赛事化发展趋势;从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需求和产业化消费探讨其产业化发展趋势;从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探讨其校园化发展趋势;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标准国际化和项目交流国际化探讨其国际化发展趋势。
(2学时)
第一节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化
第二节民族体统体育的赛事化
第三节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
第四节民族传统体育的校园化
第五节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目:

[1]石爱桥.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赵秋菊,苏长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香港:现代知识出版社,2003.

[4]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8]杨桦,李宗浩,池建.运动训练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9]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0]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1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12]白晋湘.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9.

[14]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15]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16]毕世明.中国古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

[17]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18]张选惠,李传国,文善恬.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19]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0]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1]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2]杨卓.现代运动训练内容分析与创新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7.

[23]溥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

[24]杨雪芹,刘定一.体育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5]方哲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6]李海,裘鹏.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与详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沈阳体育学院
10 位授课老师
赵秋菊

赵秋菊

教授

于海

于海

教授

李本一

李本一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思道/思修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思想道德与法治

张欣竹

4455人参加

毛概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毛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焦静怡老师

6236人参加

马原期末冲刺-4小时突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张欣竹

7828人参加

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冲刺-2小时突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焦静怡老师

599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