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2月14日 ~ 2022年07月10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07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57)
spContent=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新时代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本课程是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教师精心打造的线上课程,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运行多个学期,是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金课”建设和苏州市教育局在苏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课程团队衷心希望本课程可以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优质资源,有效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覆盖和“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新时代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本课程是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教师精心打造的线上课程,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运行多个学期,是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金课”建设和苏州市教育局在苏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课程团队衷心希望本课程可以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优质资源,有效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覆盖和“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思想是时代的光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发展和累积,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课程学习,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本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为基础框架,旨在多层次、多角度地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成果,更加深刻的认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树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授课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如下学习成果:

1.理论目标: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考核,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主线,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实践目标: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大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课时目标: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而且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的光芒,也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3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课时目标: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面对中国近代以来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深重灾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理想,脚踏中国大地,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黑暗的中国高高擎起熊熊燃烧的火炬,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江河奔涌之势一路向前。通过哟本章学习,学生需理解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光芒。要读懂中华民族近代的苦难辉煌,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史,离不开毛泽东思想这把金钥匙。
2.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2.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课时目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为什么能在其他各种势力和主义都失败的情况下,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能领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什么能一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什么能走出山沟沟,走向全国执政?所有上述问题的答案都蕴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中。
3.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时目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迈入发展进步的新纪元。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全面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山河重整,百废待兴,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何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如何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回答。
4.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4.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4.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时目标:在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如同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需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成就甚为显著,经验弥足珍贵,教训十分深刻。如何回望这段激情而峥嵘的岁月?如何正确把握艰辛探索的理论成果?如何认识这一时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关系?这是本章要集中讲述的问题。
5.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5.2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邓小平理论
课时目标:立时代潮头,开改革之先。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民意、挽狂澜,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吹响改革开放号角,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邓小平理论。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深入思考以下问题:当代中国为何能发生历史性的巨变?改革开放如何改变了中国又影响了世界?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等一列重要理论问题。
6.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6.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6.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课时目标: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世纪交替、千年更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如何坚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如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如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时,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将其成功推向21世纪。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可以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
7.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7.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7.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
课时目标:接力奋进续伟业,继往开来谋新篇。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8.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8.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新时代、新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课时目标: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浩瀚历史中,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新时代是坐标,新思想是灵魂,强起来是底色。通过本章的学习共同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何而来,心在何处,伟力何在。
9.1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9.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9.3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谋划与系统布局
课时目标: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像纵横全图的经纬线,勾勒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壮美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使蓝图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
10.1“五位一体”的整体谋划
10.2“四个全面“的系统布局
10.3全面把握“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课时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应运而生而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八个明确”核心观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是一个主题鲜明、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1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1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
11.3“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逻辑关系阐释
“伟大复兴、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和战略安排
课时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是世界的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1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时政热点特色专题
课时目标:通过对当下时政热点问题的规范化、课程化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和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正确分析与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和决心,拓宽知识视野,健全知识结构。
13.1伟大的抗疫精神专题
13.2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
13.3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
13.4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题
教学实践环节
课时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实践教学铸魂育人功能提供了价值引领。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秉持“根植张家港、面向全江苏、服务长三角”的办学理念,校地协作联动,借助张家港优质地方资源,探索出了一条”专题化教学+针对性实践“的校地融合思政教学新路径,有效推进了校地深度合作,实实在在的将思政小课堂融入了社会大课堂。
14.1“城市之魂”——弘扬张家港精神勇创新时代辉煌
14.2“钢村蝶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路径选择与现实思考
14.3“新美马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的创新与探索
14.4“善缘善果”——全面小康背景下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4.5“慢岛双山”——全域旅游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新样态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先系统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先修课程。

参考资料

1.张一兵 书名:回到马克思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黑格尔 书名:小逻辑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3.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1800-1911 (费正清刘广京编  
4.哲学的故事 ()布莱恩·麦基(Bryan Magee) 
5.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卷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6.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学卷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7.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美学名著25 王柯平著 
8.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 (雅克·德里达 
9.政治学概论 王久渊主编 

10.国际经济学 罗伯特·J·凯伯著 

11.高级微观经济学 邹薇编著 
12.宏观经济学 (查尔斯·I. 琼斯著 

13.中西哲学文献解读 龚建平邓妙子编著 
14.通俗《资本论》 洪远朋著 
15.法律的道德性 ()富勒(Lon L. Fuller) 
16.封建社会:依附关系的成长. ()马克·布洛赫著 

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辅助教材 主编关茹萍 
18.美学原理 叶朗著 

19.密尔与论自由  () George Myerson

20.哈贝马斯精粹.2 () 尤尔根·哈贝马斯著

21.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戴维·麦克莱伦 

22.当代西方学术思潮:哲学.政治.经济.文艺 黄颂杰

23. 国际商法 沈四宝等编著

2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8.《邓小平文选》第一..三卷;

29.《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30.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3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32.《马恩全集》第23242526

3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34.《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一,二卷【英】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著;

35.【美】赛缪尔·P·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6.《历史审判》(上、下)。

37.【美】赛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38.【英】大卫·休谟著,《人性论》下册,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4月第1版。

3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40.【美】阿瑟·奥肯著《平等与效率》;

41.【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

4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处 编,《危机中的福利国家》,梁向阳 等译,黎 鸣审校,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199012月第1版。

43.《薄一波文选》

44.《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

45.(俄)克鲁鲍特里著,《面包与自由》

46.齐格蒙特·鲍曼著,《个体化社会》

47.【英】齐格蒙特·鲍曼著,《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20021月第1版。

48.【波】W·布鲁斯著《社会主义的所有制与政治》

49.(法)皮埃尔`勒鲁著,《论平等》

50.【美】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陈  主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112月第1版。

51.【美】詹姆斯·布坎南 著,《民主财政论》,穆怀朋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39月第1版,第9-12章。

52.【美】巴泽尔 著,《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 段毅才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76月第1版。

53.【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 ,《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陈 郁、郭宇峰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68月第1版。

54.【英】亚当·斯密 著,《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46月第1版。

55.【美】詹姆斯·M·布坎南 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桑 伍、曾  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出版,19885月第1版。

56.【美】乔治·斯蒂格勒 著,《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198910月第1版。

57.【美】乔治·斯蒂格勒 等著,《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郑秉文译,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19987月第1版。

58.王希著,《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59.【美】康威·汉得森(Conway W. Henderson 著,《国际关系——世纪之交的冲突与合作》,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联合出版,20044月第1版;

60.【美】理查德·罗斯克兰斯(Richard Rosecrance)、阿瑟·斯坦(ArthurA. Stein)主编,《大战略的国内基础》,刘东国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7月第1版;

61.【美】威廉·内斯特(Willian Nester 编著,《国际关系:21世纪的政治与经济》,姚 远、汪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7月第1版;

62.【美】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著,《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徐海铭、季海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8月第1版;

63.【日】大沼保昭著,《人权、国家与文明》,王志安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20031月第1版。

64.【美】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著,《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 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24月第1版。

65.【英】洛克(John Locke)著,《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642月第1版。

66.【法】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Charles Alexis de Tocqueville)著,《论美国的民主》(上、下、),董果良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812月第1版。

67.【英】汤因比(ARNOLD J.TOYNBEE)著,《历史研究》上、中、下,曹未凤等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8月第1版。

68.【美】伊曼努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著,《沃勒斯坦精粹》,黄光耀、洪  翻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10月第1版。


显示全部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潘青

潘青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51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2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