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基本情况
《电路基础》课程是电子与电气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在整个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创新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电路基础(上)》课程主要介绍经典电路理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集总参数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稳态情况下的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及非正弦电流电路的基本特性和典型的分析求解方法;掌握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时域特性和分析方法;能够掌握“实际电路→电路模型→数学模型→物理现象”的分析思路;掌握由“数学模型→电路模型”的思想;能够深刻理解电路特性及分析方法的本质并能应用到其他课程及学科的学习和应用中。
2. 课程特色与亮点
(1)知识体系完整
《电路基础(上)》与《电路基础(下)》的课程内容涵盖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会指定的“电路理论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全部知识点,但不限于这些知识点。
(2)课程结构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
按照 “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讲授课程,即先集总参数电路,后分布参数电路;先线性时不变电路,后非线性电路;先时域稳态电路,后时域暂态电路;先经典电路理论,后近代电路理论。
(3)正弦电路内容讲授深入
课程在正弦稳态电路系统分析方法、相量图法、正弦激励下的一阶动态电路分析等模块的内容能够系统地满足电气工程专业需求。
(4)提供中英文教学文档
课程在中文视频、教学文档及测试题外,提供英文课件资料,方便大家查阅。
课程目标1 能够对电类专业涉及到的基本现象及器件进行抽象描述;分析线性直流电路、含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的电气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理论和工具开展建模和分析计算。
课程目标2 掌握线性直流电路、含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规律,通过电路分析对其中的电气现象做出解释论证。
课程目标3 能够根据应用要求或电路指标要求,综合运用电路原理和分析方法整定元件参数。
课程目标4 建立等效、化简、变换等基本的工程问题解决思路,为后续课程建立理论基础与能力基础。。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
1.《电路基础理论》第二版,孙雨耕,余晓丹,李桂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
2.《电路基础理论》,孙雨耕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
3.《电路基础理论学习指导书》,钱巨玺,余晓丹,李桂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
Q : 课程章节内容、学时分配及视频时长情况
A :
第一讲 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6学时,视频约115分钟)
电路模型 电路基本变量 二端电路元件及其约束关系 受控源 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等效的概念 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
第二讲 电阻电路分析 (8学时,视频约75分钟)
图的基本概念 电路方程的独立性 支路分析法 回路分析法 节点分析法
第三讲 电路基本定理 (8学时,视频约,90分钟)
叠加定理 替代定理 互易定理 特勒根定理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对偶原理 匹配的概念
第四讲 含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 (2学时,视频约25分钟)
运算放大器的模型 典型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一般分析法
第五讲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16学时,视频约225分钟)
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 R、L、C三元件中的正弦电流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复阻抗、复导纳及其等效互换 正弦电路的功率 正弦电路的分析计算 谐振电路 互感耦合电路分析
第六讲 三相电路 (4学时,视频约55分钟)
三相电源 三相电路联接 对称三相电路中电流、电压基本关系 三相电路功率 对称三相电路计算 不对称三相电路分析 三相电路的功率测量
第七讲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4学时,视频约40分钟)
非正弦周期电流及其展开式
非正弦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滤波与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八讲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8学时,视频约85分钟)
线性动态电路的经典解法
初始条件的确定 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零输入、零状态、完全响应、三要素法) 二阶动态电路分析 交流电路的过渡过程 几种典型波形激励的响应 用经典法求解一般动态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