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助产学是一门研究新生命安全诞生的医学科学。它是以现代产科系统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妇女在受孕、妊娠、分娩和产褥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病理变化,胎婴儿生理、病理变化,助产技术和护理工作,以及遗传、优生等内容的一门科学。 -------------------课程团队
助产学是一门研究新生命安全诞生的医学科学。它是以现代产科系统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妇女在受孕、妊娠、分娩和产褥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病理变化,胎婴儿生理、病理变化,助产技术和护理工作,以及遗传、优生等内容的一门科学。 -------------------课程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将为大家介绍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孕期常见症状及处理、正常分娩、产后护理(乳房护理、会阴冲洗)正常新生儿评价与监护、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油浴、沐浴和抚触)、高危妊娠监护、产力异常、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孕产妇心理保健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助产学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评估、分析和处理服务对象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课程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部分,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和演示法等,实践技能包括临床实际操作场景以及模拟教学场景拍摄,最大限度给学习者创造贴近临床的学习体验。课程设置了讨论区以及每个章节均有讨论版块内容,有专业知识的讨论,有临床实践的讨论,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扩展临床思维,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课程主要采取创新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通过将线上教学资源的分享和师生互动,帮助学习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熟悉相关实践操作流程和要点。线下,有条件者可实地练习,面对面交流沟通。
《助产学》课程团队集教学和临床一线教师为一体,包括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医生、护士和助产士,既有在教学一线多次获奖的教学优秀人员,也有在临床一线身经百战的专家学者。课程团队不仅将理论教学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更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在全国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天津市新生儿医师培训及高等医学助产教育等专业应用,此外,在社会科学普及和医院孕妇学校中,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深受广大学习者的欢迎。
本课程适用于不同阶段及学习要求的学习者。高层次要求:面向正在修读助产学课程的医学生,准备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等考试的医学生,在职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中等层次要求:面向对助产学、围产医学感兴趣的学生及科研人员,解决工作和实际问题;科普层次要求:本课程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特别是对母婴照护、孕产期保健等知识及内容感兴趣的所有人士。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课程初探
课时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助产学》这门课程,并进行课程初体验。
第二章 妊娠期护理
课时目标:熟悉不同孕周孕期保健内容,掌握产前检查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2.1 孕期保健
2.2 孕妇心理保健
2.3 产前检查
第三章 妊娠期常见疾病
课时目标:熟悉妊娠期常见疾病,掌握相关处理原则与护理措施。
3.1 先兆流产
3.2 妊娠期糖尿病
3.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四章 产科超声
课时目标:熟悉不同孕周进行产科超声的目的和检查内容,并了解常见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超声影像。
4.1 产科超声(上--正常妊娠)
4.2 产科超声(中--病理妊娠)
4.3 产科超声(下--胎盘异常、胎儿先天性畸形等)
第五章 分娩期护理
课时目标:熟悉分娩期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掌握接产操作方法及技术,了解会阴侧切缝合技术。
5.1 正常分娩(临产及三个产程、产后2小时照护)
5.2 产时会阴清洁与消毒
5.3 会阴侧切与缝合
第六章 产褥期护理
课时目标:熟悉正常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掌握相关技术操作。
6.1 正常产褥
6.2 产妇护理
6.3 产妇心理保健
6.4 正常新生儿评价与监护
6.5 产后护理操作(上--乳房按摩、会阴冲洗、母乳喂养)
6.6 产后护理操作(下--新生儿油浴、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
第七章 高危妊娠监护
课时目标:了解高危人群及高危孕产妇在孕期的护理要点,熟悉相关检查的结果判读要点。
7.1 高危妊娠监护(上)
7.2 高危妊娠监护(下)
第八章 分娩期常见疾病
课时目标:熟悉分娩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方法。
8.1 产力异常
8.2 产后出血
8.3 胎儿窘迫
8.4 新生儿窒息
8.5 新生儿复苏
第九章 产科常用技术操作
课时目标:熟悉产科常用技术操作。
9.1 产前检查
9.2 接产技术
9.3 会阴侧切缝合
9.4 产后会阴冲洗
9.5 产后乳房按摩
9.6 母乳喂养指导
9.7 新生儿沐浴
9.8 新生儿抚触
9.9 新生儿复苏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建议具备病理学、诊断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
参考资料
[1]余艳红,杨慧霞.助产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安力彬,陆虹.妇产科护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常见问题
声明:
- 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 如有老师需要后台数据,可联系课程负责人董胜雯老师,联系邮箱dongsw123@126.com
- 尊重老师与同学,不发表暴力文字,与人为善。
- 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