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景观生态学》在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设于1998年,是全国最早将“景观生态学”引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它是以景观空间为载体,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以人地关系及作用机理为关键,以空间营造、管控为目标,以“工程规划设计科学化”为宗旨服务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本科教学,培养本科生的生态伦理、生态系统空间性和生态空间逻辑的综合能力。2007年列入同济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14年列入同济大学卓越课程,2017年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2018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配套教材《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1版,2007;第2版,2014)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住建部“土建类”规划教材和全国风景园林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010),自2007年出版以来累计印刷11次(2019年),被全国高校普遍作为指定教材。确立了“景观生态学(工科)”在全国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引领地位。
《景观生态学》在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设于1998年,是全国最早将“景观生态学”引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它是以景观空间为载体,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以人地关系及作用机理为关键,以空间营造、管控为目标,以“工程规划设计科学化”为宗旨服务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本科教学,培养本科生的生态伦理、生态系统空间性和生态空间逻辑的综合能力。2007年列入同济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14年列入同济大学卓越课程,2017年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2018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配套教材《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1版,2007;第2版,2014)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住建部“土建类”规划教材和全国风景园林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010),自2007年出版以来累计印刷11次(2019年),被全国高校普遍作为指定教材。确立了“景观生态学(工科)”在全国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引领地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景观生态学》在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设于1998年,是全国最早将“景观生态学”引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它是以景观空间为载体,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以人地关系及作用机理为关键,以空间营造、管控为目标,以“工程规划设计科学化”为宗旨服务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本科教学,培养本科生的生态伦理、生态系统空间性和生态空间逻辑的综合能力。2007年列入同济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14年列入同济大学卓越课程,2017年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2018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配套教材《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1版,2007;第2版,2014)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住建部“土建类”规划教材和全国风景园林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010),自2007年出版以来累计印刷11次(2019年),被全国高校普遍作为指定教材。确立了“景观生态学(工科)”在全国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引领地位。
授课目标
1.培养风景园林的生态素养。
2.掌握生态表达的语汇与空间逻辑。
3.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中国使命。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景观与生态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立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需要,学习风景园林与生态的关系,了解“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核心对象具有的生态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关系和土地的关系,树立风景园林的生态观。
1.1什么是生态?
1.2 生态的本质特征
1.3土地与景观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的逻辑
课时目标:生态学作为生命体与和环境之间关系认知的现代科学,景观生态学作为现代应用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建立了以生态“空间”现象为核心的构成、构型和机理的认知范式和逻辑框架,学习生态学的逻辑能够从本质上把握生态系的实践应用。
2.1什么是景观生态学?
2.2 景观生态学的框架体系
2.3 景观生态语境与地方性
2.4 景观生态学的空间逻辑
第三章 景观生态空间理论
课时目标:景观生态空间体系是景观生态学表达的生态世界。景观生态学表达的生态空间核心是“景观综合体”的空间构型及其机理。景观生态空间理论包括景观格局理论、景观过程理论和景观感知理论
3.1 景观生态空间与C-3P
3.2 景观格局
3.3 景观过程
3.4 景观感知
第四章 景观生态的空间表征与表达
课时目标:围绕景观生态空间理论,景观生态学建立了表征和表达景观生态空间特征及其效应的理论框架体系,主要包括景观斑块及其效应、景观廊道及其效应、景观基质及其效应。
4.1 景观斑块与斑块效应
4.2 景观廊道与廊道效应
4.3 景观基质与基质效应
第五章 景观生态效应
课时目标:景观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空间体系之间逻辑关系的重要体系。景观生态过程主要有破碎化、网络化、边缘化、界面化、尺度化等,每一种过程都具有独特的空间生态效应。对应这些过程存在皮碎花效应、网络化效应、边缘效应、交错带效应和尺度效应。了解这些过程和效应能够帮助建立景观生态空间的逻辑体系。
5.1碎片化及其效应
5.2 网络化及其效应
5.3 边缘与边缘效应
5.4 界面与生态交错带效应
5.5 尺度与尺度效应
第六章 景观生态关系的表达与生态规划
课时目标:景观生态规划的本质是对生态空间资源和空间过程进行合理的管理和适当干预的过程。景观生态空间格局——过程——感知体系中存在着稳定的生态关系和空间逻辑。规划设计就是对这些生态关系的表达过程。对健康的生态过程进行强化,对受损的生态过程进展修复,对不健康的过程进行改变,把这些关系通过制图技术在空间用地上进行表达形成生态规划成果。
6.1 生态空间与生态系统服务
6.2 适宜性评价的生态逻辑
6.3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
6.4 基于水平过程的景观生态规划
6.5 基于垂直过程的景观生态规划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