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课程团队由吕西林教授领衔的同济大学优秀教师组成。课程负责人熊海贝教授,主讲教师任晓崧教授、周颖教授、鲁正教授、卢文胜教授、陈俊岭教授、郑晓芬副教授、江佳斐副教授和张瑞甫副教授。一流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了专业高效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地震及抗震概念设计,地震作用与结构地震反应计算、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各种结构体系和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方法、隔震减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理念。将为学习者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视频、电子教案、学习指导、在线测试等多种教学内容。内容系统、全面,课程讲授结合震害和工程实践,首次将“抗震概念设计”独立成章放在整个课程体系的第二章,同时,第一次将“木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和“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纳入课程教学中。
全部课程共有 11 章 60 讲,学时 15 周,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国家级教学团队一线教师领衔主讲,于 2022 年9月6日第八次开课。
1、了解与地震相关的基本知识,建立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概念;
2、掌握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地震反应谱;
3、掌握地震作用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房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4、掌握砌体结构、多高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房屋,非结构构件等的抗震设计;
5、了解减震、隔震结构,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的概念和设计思路。
第一章: 绪论
导论
1-1 地震成因与地震类型
1-2 地震强度及传播
1-3 地震灾害
1-4 抗震设计理论
第一张单元检测
第一章单元作业
第二章: 概念设计
2-1 抗震设防目标
2-2 高度限制和高宽比
2-3 结构延性与规则性
2-4 多道抗震防线及结构整体性
2-5 抗震性能化设计
第三章:抗震设计方法
导论
3-1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
3-2 抗震设计反应谱
3-3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3-4 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分解法
3-5 底部剪力法和时程分析法
第四章: 地基基础抗震
4-1 建筑场地
4-2 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验算
4-3 液化地基的判别与处理
4-4 地基基础的抗震加固方法
第四章单元检测
第五章 :混凝土结构抗震
5-1 概述
5-2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震害
5-3 结构体系与抗震等级
5-4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5-5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6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7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试验
第五章单元检测
第六章 :砌体结构抗震
6-1 概述
6-2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
6-3 抗震强度验算
6-4 抗震构造措施
第六章单元检测
第七章 :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导论
7-1 钢结构的震害特点及钢结构抗震设计目标
7-2 多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7-3 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
第七章单元测验
第八章 :木结构与房屋抗震设计(课外拓展内容)
8-1 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8-2 不同木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方法
第九章 :非结构构件抗震
导论
9-1 非结构构件定义及抗震设防要求
9-2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计算
第十章 :结构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导论
10-1 隔震减震原理
10-2 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
第十章单元测验
第十一章 :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课外拓展内容)
导论
11-1 地震可恢复功能概念
11-2 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
11-3 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设计
11-4 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工程应用
同济大学振动台试验专题
试验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振动台试验
试验2: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振动台试验
试验3: 上海中心振动台试验
试验4: 上海世茂滨江花园振动台试验
试验5: 嘉里静安综合发展项目(南区)南塔楼振动台试验
试验6: 北京财富中心二期写字楼振动台试验
同济大学振动台实验室介绍
试验视频1: 砂土液化试验
试验视频2: 上海中心振动台试验
试验视频3: 某三层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
试验视频4: 木结构振动台试验
试验视频5: 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
试验视频6: 某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振动台试验
试验视频7: 某1:10框架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视频
试验视频8: 三层带墙型黏滞阻尼器钢框架振动台试验
试验视频9: 框架-筒体结构模拟振动倒塌试验视频
试验视频10: 大型LNG储罐抗震试验视频
建筑结构抗震工程案例专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砌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
木结构
1. 《结构力学》
2.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设计》
3. 《钢结构基本原理和设计》
4. 《砌体结构》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 《建筑结构抗震》(新业态教材),熊海贝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第四版),吕西林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年。
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二版),李国强等主编.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Q : 注册晚了怎么办?
A : 各周内容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延迟学习,只要按时完成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不会影响成绩。
Q : 自己的教材与MOOC不配套怎么办?
A : 与授课老师联系,可以给全书的PDF文件,仅供个人参考,注意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