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计划16周,包含一个课程导入板块(1周)和五个核心话题(3周/主题)。每个板块由“课程视频”、“知识测验”、“课程讨论”和“拓展阅读”四部分构成,意在结合线上线下学习,引导学习者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知识走向自身。
导入部分从课程关键词“中国”、“西方”和“文明”等说起,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进行文化比较,以及如何比较。
教育篇围绕学什么、如何学、为何学这三大问题,探寻中西方对“知识”的不同理解,追溯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及其折射出来的中西方不同的师生关系,并通过一位美国教育学家的亲身经历总结中西教育的核心理念差异,分析由此带来的理念冲突与现实影响等。
婚姻与家庭篇从三个层面(家、夫妻、男女)剖析“家”的内涵,依次探讨“家”在中西文明中的地位差异及其原因、中西夫妻关系的异同、以及围绕性别展开的个体身份探索等。
权威篇追问关于“权威”的三个问题:什么是权威?权威何以成为权威?权威如何实施?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政治组织形式、政权合法性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问题。
自然与环境篇借用门卫的三个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和“你到哪里去”,依次探讨中西对于现实本质的思考(气与物质之别),透过世界起源的神话叙事管窥中西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以人类经济生活演变为背景,叩问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价值观与世界观篇旨在从人内在的思想驱动、外在的行为特点、以及思想与行为相互影响这三个方面,依次探讨“仁爱”与“博爱”的渊源与发展、中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思考、 “中庸之道“与“两极分化”的外在体现,进而分析中西价值观差异背后的原因所在。
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中认知式的中西方对比,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为体验式的跨文化交流做准备,并在“知”与“行”的过程中,完成自省式的文化身份构建。
学习起点:
布莱尔,麦克考迈克编著:《西中文明比照》(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辜正坤著:《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