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史》课程自2020年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超过7000名来自全国的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爱好者和行业从业者选课。课程包括八讲16学时,每一讲由通史内容(2学时)、专题研讨、对话工程师、单元测验等组成。课程基于科技史学科的理论基础,促进学术研究与教学成果的双向转化。本课程除在中国大学MOOC独立开设外,还作为基础必修模块,应用于线下全校通识课程2门(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学院专业课3门、“博物馆+课堂”学科课程18门,以“牵引课程群”的方式,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齐头并进。
图1 《电子科技史》线上课程 课程体系
课程目前已获得:
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2022)
电子科技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育高质量教材建设计划(2022)
电子科技大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2018)
本课程从时间维度和领域维度展开,以中国第一座综合型电子类博物馆——电子科技博物馆中的1.5万件藏品为依托,以“通史讲授+专业研讨”相结合,互动式探讨电子科技的技术进化史,通信、雷达、广播电视、测量仪器、元器件、计算机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史,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化历史。截取多个电子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发明创造、进化环节、重要议题(科技事件、科学正统观和科学权威)进行线上互动研讨,实现深度剖析和批判思考。旨在帮助同学们从实践维度、产业维度和全球化历史维度,构建全球电子信息技术进化的历史框架,启迪同学们建立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对全球、尤其是我国电子科技发展路径的独特理解,启发思维创新和科技创新。
梳理了电子科技的发展历史,探讨行业发展现状,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技史观下的个人、行业、知识定位。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增加学科专业学习的历史维度,使之具备历史分析的能力,能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思考和探索所学专业在时间维度和行业维度的定位。对于人文社科、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拓展其认识世界的边界,使其知识体系中融入电子科技的基因,能够从历史角度切入,初步构建电子科技知识体系,成为具备电子信息基础的复合型新文科、新医科人才。
同时,同学们也将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科技的种子萌芽、改进、成熟、应用,一类科技的发展又推动另一类科技的发展,不同领域相互交错影响,新的科技螺旋上升。通过本课程,希望帮助同学们在对无尽前沿的追寻中,理解科学的动态性,从而以多重理论思维坚定不懈追求的理想信念。在科技史上,涌现出闪亮的科技明星,也有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两者都为科技进步和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不朽的贡献,同学们以课程为切入点,正确看待平凡与伟大,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课程具有三个特色:
1. 历史厚重,具有长期建设经验
课程基于学校1981年开设的科学史课程,依托中国第一座综合型电子科技史博物馆,从科技史-产业域-全球化三个维度,激发学生探寻技术进化的逻辑火花,启迪学生打破旧有范式形成创新。
图2 《电子科技史》线上课程 发展历史
2. 理论基础保障,学术研究与教学成果双向转化
(1)科学史学科作为理论支撑,保障教学的科学性。基于库恩提出的“内史+外史”结合的科学史观,不仅传播电子科技史中的客观科技迭代,也重点探讨影响电子科技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
(2)科学史研究作为教学特色,学术成果与教学内容相互转化。开展科技史、教育教学研究,课程组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报告33次,发表论文141篇,主办学术活动4次,主持课题18项,每年组织教研沙龙22次。
(3)仪器复原作为课程拓展实践,链接历史培养科技创新思维。指导学生复原经典仪器和实验,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工程能力,已复原的“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恩尼格码密码机”“摩尔斯电码互动设备”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并用于课程教学。
图3 《电子科技史》线上课程 课程设计
3. 用好资源方法,依托平台开发特色教学内容
(1)讲好电子科技历史,为国家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蓄力。对标国家在电子科技领域的重点需求,立足学校的学科优势,讲好世界电子科技发展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科技史观的行业精英。
(2)依托博物馆15040件藏品,利用科技遗产直观转化科学概念。馆藏的通信、雷达、测量仪器等六个领域的藏品,是当时探索世界的工具,具化抽象的科学概念,是知识和人类直接对话的媒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电子科技。
(3)挖掘民族电子工业史中的感人故事,助力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科技史中涌现的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藏品中多个“中国第一”,反映了中国电子科技发展和电子工业奋斗历程,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精神价值,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
图4 教学特色环节: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实验 复原项目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宏观视角:可以宏观把握电子科技发展脉络,连续地、动态地建立起对该领域的整体认知。
(2)研产皆具:能够学会关联产业发展,洞察科技变革如何塑造社会。
(3)二维思考:提升对电子行业的横向分析能力和时间纵向的全局观。
(4)继往开来:能够汲取前人智慧,更有自己的批判思考;感恩过去,创造未来。
(5)知行合一:能够运用所学,创造有意义的成果。
课程无需特定预备知识,适合理工、农学、医学、人文科学的学生、各行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及一切对电子科技有兴趣者。
若有兴趣,可直接前往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参观学习,观察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15000多件电子科技领域的实物藏品,触碰人类从公元前即开始的对电和磁的观察、思考、推演、验证和应用,感受“电子+”时代。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https://www.museum.uestc.edu.cn/
若有余力,可阅读以下书籍权当课余乐趣:
《人类文明的电子轨迹:电子科技博物馆馆藏精品》,赵轲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
《人类文明的电子轨迹:导通世界的电子管》,赵轲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3
《欧洲大学博物馆及其收藏的特征和价值研究》,赵轲编译,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3
若还有学术兴趣,可关注以下网站及学术资源,以物鉴史: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mmission: https://scientific-instrument-commission.org/
Fondazione Scienza e Tecnica e Planetario di Firenze: https://www.fstfirenze.it/?lang=en
Harvard University | The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Scientific Instruments: https://chsi.harvard.edu/home
University of Oxford | History of Science Museum: https://hsm.ox.ac.uk/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Whipple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https://www.whipplemuseum.cam.ac.uk/
MIT | MIT Museum: https://mitmuseum.mit.edu/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 Thomas Crump, A brief History of Science, Robinson Publishing, 2002
[2] G. W. A. Dummer, Electronic Inventions and Discoveries: Electronics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day, 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 Bristol and Philadelphia, 1997
[3] James E. McClellan III, Harold Do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orld Histor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5
[4] Robert Winston, Science Year by Year, Dorling Kindersley, 2013
[5] 托马斯·库恩著,伊安·哈金导读,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吴国盛,《什么是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7] 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上下)》,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8] 范内瓦·布什著,崔传刚译,《科学:无尽的前沿》,中信出版集团,2021
Q1: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
A1:回溯过去,启示当下。
Q2: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具有电子电路专业基础吗?
A2:不需要,本门课程主要从历史角度切入,去讲述历史脉络中的人、物、事件和技术进化逻辑,只要对电子科技及其历史有学习兴趣,均可学习本课程。
Q3:如果在课程中,遇上电子科技的专业知识,应该如何学习?
A3:本门课程脉络清晰,深入浅出,倡导对整个电子科技史框架的把握。若遇上个别专业知识点,只需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简要的知识层面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在某一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