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货币和货币资金为对象,以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中心,揭示金融的发展规律、运行机制、制度安排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结构大致如下:

1)导论及货币与货币制度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对货币金融学的基本框架、基本内容及其在金融学科中的重要性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了解货币的概念、产生演变、基本职能和货币制度的基本知识。

1.1)导论

通过导论,让学生们知道这门课程在宏观上和微观上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理解课程目标及学习内容,包括货币、银行、金融市场及宏观调控等,了解本课程的逻辑结构和对应的学习资料,即如何学习本门课程。

1.2)货币的概念及职能

本节详细讲解货币的基本定义和本质,及其与日常生活一些概念的区别,即回答了什么是货币;以及货币的职能;即回答了货币是干什么的,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蓄和支付手段。

1.3)货币支付体系的演变及货币的计量

本节在了解货币是干什么的基础上,回答了哪些东西是货币的基本问题,货币形式经过了哪些演变过程。因此本节内容主要为:纵向-货币支付体系的演变,以及横向-货币的层次划分。

1.4)货币制度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货币制度的基本种类及特点,在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之上,同时讲解了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和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

 

2)金融机构体系概览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了解金融机构的内涵与外延、银行业的产生与基本功能、银行业存在的基本理由,以及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等。

2.1)金融机构体系的概述

金融工具要进行交易需要一个机构来帮助完成即金融机构体系。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能够运行的关键所在,没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就无法实现资金由储蓄者向投资者的转移。那么金融机构包括哪些,又有哪些具体的功能和种类?本节重点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2.2)金融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

本节首先以金融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为本节导向,引出金融机构存在的理由,揭露了关于金融结构的一些“真相”。介绍了银行存在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证明银行存在合理性的几个依据,并展开举例说明。

2.3)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本节课主要讲解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一般构成大概分成中央银行、存款机构、契约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分析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明显区别,对比较重要的类型进行仔细的再分类和讲解。

 

3)利息与利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了解利率概念及其在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作用,掌握利率计算方法,理解利率决定理论和利率结构理论等。

3.1)利息与利率的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为金融市场,首先提出了利息的概念,探讨了其本质,并详细讲述了利息概念的应用。同样的,提出了利率的概念及种类,介绍了费雪效应的含义和应用。

3.2)利息的计算与运用

本节课介绍了利息计算的几种方法,如单利,复利,年名义利率,年实际利率等,并对到期收益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接着提出了现值、贴现率的概念,以及现值的基本特征,并对复利如何创造奇迹进行了案例讲解。

3.3)利率水平决定理论

本节课讲解利率水平决定理论,包括古典利率决定理论,流动偏好利率决定理论,可贷资金利率决定理论,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等,对上述几种理论进行了细述及简单评价。

3.4)利率结构决定理论

本节主要内容为利率结构决定理论。首先介绍利率的风险结构定义,通过提出期限相同的情况之下为什么不同的金融工具利率不一样的问题引入正题并进行分析。紧接着介绍利率的期限结构,解释收率曲线的典型形态,详细解释三种假说,纯粹预期假说;分割市场假说,流动升水假说,并对其能解释的内容进行详细探究。

 

4)金融市场及其构成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了解金融市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的主要特征及其运行机制

4.1)金融市场概述

本节课重点分析金融市场的基本概述,解释了什么是金融市场,并对其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解释,对金融工具做出了说明,归纳了金融市场的特征,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种类和特征,并分析了他们的不同的优缺点。

4.2)货币市场

金融市场构成中的货币市场,分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CD市场,回购市场,本节重点讲述前两个市场,对国内外的市场情况和种类进行了类比和区分。

4.3)资本市场(一)

本节首先提出资本市场的定义,接着介绍一级市场定义及特点,一级市场的发行制度及发行方式。

4.4)资本市场(二)

本节课提出二级市场定义特点以及二级市场的构成,重点分析了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及运行机制,并介绍了传统的二级市场交易方式,即现货交易和保证金交易,重点介绍了我国的融资业务和融券业务。

 

5)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了解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基本特征、分类和发展,重点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主要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特点及交易规则。

5.1)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包括杠杆性、虚拟性和高风险性。并详述了从不同角度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分类,如从基础资产不同分为股权类、债权类和货币类衍生工具;从交易形式不同分为远期类、期货类、期权类和互换类等衍生工具。

5.2)金融远期市场

本节课程介绍了金融远期市场,重点介绍了远期合约的概念、构成要素、交易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远期交易的两个基本功能, 即保值和投机。接着介绍了我国远期交易的发展历程并重点讲解了FRA协议的内容及运行机制。

5.3)金融期货市场

本节课程介绍了金融期货市场,重点介绍了期货交易的特点和种类,包括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特点,并介绍了我国金融期货的种类,最后分析了期货交易的基本功能,包括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

5.4)金融期权交易

本节课介绍了金融期权,是指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期权费后,获得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向期权卖方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基础资产或金融期货的权利。重点介绍了期权交易的特点和种类,包括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等的特点及运行机制。

5.5)金融互换交易

本节内容重点介绍了金融互换交易,互换交易的步骤至少有两部分:一是互换双方根据互换协议的安排,先各自在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市场上融资,并相互交换;二是互换协议到期后,互换双方将互换的资金还给对方,或者将利息按期支付给对方。利用案例讲解,更好的说明互换交易的内容

 

6)商业银行及经管管理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的发展演变、组织结构、资产负责主要业务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等内容,帮助学员理解商业银行是如何运转的。

6.1)商业银行概述

本节介绍了银行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从最开始银行的产生,演变成如今现代银行的过程,并简单介绍了我国银行业的演变;重点介绍了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等内容;分析了商业银行的性质及主要功能,最后探讨了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 和混业经营模式的优、缺点,帮助学员了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趋势。

6.2)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业务

介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及特点,然后重点介绍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创新及资产创新业务,比如,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内涵及作用。

6.3)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本节回答了商业银行如何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先介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包括安全性、流性性和盈利性原则。然后重点介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管理理论与方法、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发展演变及内涵,如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和久期缺口管理法。

 

7)中央银行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了解现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以及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等。

7.1)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产生中央银行,来引出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即四个需要,介绍了中央银行的产生途径以及产生过程。并简单介绍了我国中央银行的实践,帮助学员了解中国中央银行的历史。

7.2)中央银行制度

本节带领大家学习中央银行制度的种类和组织结构以及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包括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主要内涵,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帮助学员了解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及基本职责。

7.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先分析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征及其主要构成,重点学习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资产业务创造负债业务的,即发行货币和基础货币,从而为后面学习货币政策操作打下基础。同时简单介绍了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

 

8)银行监管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了解银行的高风险特征、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以及巴塞尔协议的演变及主要内容等。

8.1)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在于:一是银行的高风险性及风险的传染性,重点介绍了银行挤兑模型;二是金融市场的失灵.同时介绍了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8.2)金融监管体制及监管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讲解了金融监管体制的种类及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重点以银行为例介绍了银行监管的主要措施,并联系我国国情,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新发展进行分析。

8.3)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巴塞尔协议》

本节课重点介绍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巴塞尔协议(ⅠⅡⅢ)协议的背景及其发展演变和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银行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讲解。

 

9)货币政策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了解货币政策的相关内容,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系列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学员了解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

9.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本节课讲述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介绍了货币政策四大目标,如充分就业、稳定货币、经济发展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内涵及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9.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本节课讲述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处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之间,具有测度货币政策效果、反映货币政策目标并传导政策意志作用的经济变量;重点分析了长期中介目标和短期中介目标的主要种类及适应性。

9.3)货币政策工具

本节课介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管制、间接信用指导。视频课程中对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特点进行了展开谈论。

9.4)非常规政策工具

本节课介绍了非常规政策工具以及种类: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可归纳为三类:前瞻指引、扩大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改变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

9.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本节课回答了货币政策启动后是经过怎样的路径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问题。重点讲解了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机制(包括托宾q理论、财富效应渠道和汇率渠道)以及信用渠道传导机制(包括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等)的详细内容,对不同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10)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学员了解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逻辑,货币供给模型的推导和存款货币创造的基本原理等内容,并对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有个简单的理解。

10.1)货币需求理论

本节课讲解货币需求理论。首先介绍了货币需求概念的内涵,然后,分析了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逻辑,并重点讲解了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比较了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不同。

10.2)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

本节课重点讲解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流动性偏好,提出三个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并探究投机动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引入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简单分析该理论的优缺点。最后,重点介绍了鲍莫尔-托宾模型以及资产组合理论,分别发展了凯恩斯的交易货币需求理论观点和投机货币需求理论结论。

10.3)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本节开篇提出费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并对其详细内容进行讲解,接着,重点讲解了费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因素和货币需求表达式,结论是:恒久性收入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得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结论。最后将凯恩斯货币需求与费里德曼货币需求做出了详细的对比。

10.4)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原理

本部分主要内容为货币供给,包括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以及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机制。

本小节课重点学习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原理。包括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两 个基本概念以及存款货币创造的运行机制,最后推导出存款货币创造的完整模型。

10.5)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

本节主要介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首先引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两种模式,即价格调控和数量调控,并重点介绍中央银行的价格调控机制,即如何通过影响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来引导市场利率相应变动从而供给货币;接着介绍了货币乘数的内涵,推导出货币乘数的表达式,并推导出货币供给的完整模型。最后简单的分析了货币供给的外生和内生性问题,从而结束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

授课目标

学习完本门课程,学生可以获得如下能力:

(1)熟知货币、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金融素养;

(2)熟悉复利、现值、终值的概念及计算,掌握基准利率、费雪效应的概念,会应用利率的影响因素预测利率变动,掌握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和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

(3)掌握金融机构体系存在经济学理由,掌握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交易成本等基本概念。

(4)能熟悉并掌握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存单市场的基本内涵与特点。理解证券市场的发行制度与交易方式。

(5)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信用违约互换的概念与特点,熟练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技术,理解“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的真实含义,了解预期收益率与风险的计算,掌握资产组合的基本原理。

(6)熟悉并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其经济意义,掌握商业银行经管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熟悉利率敏感性缺口、持续期缺口管理的基本思想。

(7)熟知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学会分析中央银行如何通过改变资产负债表来发行货币;

(8)了解《巴塞尔协议》的演变及最新发展;

(9)理解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了解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内容及运行机制;

(10)熟悉并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尤其是凯恩斯学派、弗里德曼学派及金融中介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特征。

(11)了解货币需求概念的真实含义,理解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涵,重点掌握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发展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结构。

(12)了解货币供给机制,掌握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外生性、货币供给内生性等基本概念,理解货币供给模型,分析中央银行能否控制货币供给量。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1.《货币金融学》(第三版),蒋先玲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3月

2.《货币金融学》(第二版),蒋先玲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8月

3.《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

4.《货币银行学》,蒋先玲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5月

5.(美)弗里德曼•S •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货币金融学(第八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