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金属材料学
第1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7日 ~ 2025年07月13日
学时安排: 3
进行至第11周,共21周 已有 502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9)
spContent=为什么大千世界中有成千上万种金属材料?为什么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应用?合金元素是如何影响金属材料性能的?金属材料从元素到零部件到失效破坏的全过程中,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工艺都包括哪些?如何选材?如何开发新金属?这门课程将解答这些疑问并带领大家遨游在金属材料的知识海洋中。
为什么大千世界中有成千上万种金属材料?为什么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应用?合金元素是如何影响金属材料性能的?金属材料从元素到零部件到失效破坏的全过程中,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工艺都包括哪些?如何选材?如何开发新金属?这门课程将解答这些疑问并带领大家遨游在金属材料的知识海洋中。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可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选修课。该课程还可以为从事金属材料相关研究与产业工作的人员提供技术帮助。

该课程在《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组织控制原理》、《金属材料强韧化》和《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加工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从金属材料的合金化元素、冶金制备、热加工、冷加工、热处理、零部件服役、零部件失效的全寿命过程的角度,以金属材料合金化原理为重点,涵盖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合金以及新型金属材料三大内容板块,侧重于分析金属材料的成分、制备/加工、微观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系统介绍了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制备/加工工艺及应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研究开发新型金属材料、合理选择金属材料、规范制备/加工工艺、分析金属零部件失效原因等能力。

该课程于2018年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国家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配套教材:《金属材料学》(第三版)袁志钟,戴起勋。化学工业出版社。荣获“十一五”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十三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2007、2021两次荣获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一等奖!

特别致谢:本课程承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资助(金属材料工程专业,PPZY2015B127)。

授课目标
  1. 基于金属材料全寿命过程的分析方法;
  2. 钢的合金化原理;
  3. 不同钢铁材料的分类、合金化特点、制备加工工艺、微观结构、性能与应用;
  4. 有色金属及新型金属材料的合金化特点、分类、制备加工工艺、微观结构、性能与应用;
  5. 金属材料零部件、装备的服役条件分析、选材及工艺制定、失效分析(基础)。
课程大纲

01 课程简介

1-1 课程简介

02 绪论

2-1 金属材料概述

2-2 金属材料的主要发展阶段

2-3 现代金属材料的发展

2-4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2-5 金属零部件全寿命流程图

2-6 《金属材料学》在金属材料工程课程中的作用

02 绪论-单元测试

03 钢的合金化概论

3-1 钢中的合金元素

3-2 合金元素与铁的作用

3-3 铁基固溶体

3-4 碳化物形成规律

3-5 氮化物简介

3-6 金属间化合物简介

3-7 合金元素在基体中的存在形式

3-8 合金钢的加热奥氏体化

3-9 过冷奥氏体的分解

3-10 合金钢的回火

3-11 回火脆性

3-12 合金元素对钢的强化

3-13 合金元素对钢韧性的影响

3-14 淬透性和淬硬性

3-15 合金元素对热处理工艺性的影响

3-16 合金元素对金属加工性能的影响

3-17 微量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

3-18 通用合金与简单合金

3-19 环境协调性合金的成分设计

03 钢的合金化概论-单元测试

04 工程结构钢

4-1 工程结构钢简介及性能要求

4-2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04 工程结构钢-单元测试

05 机械制造用钢

5-1 机器零件用钢概述

5-2 整体强化态钢-调质钢

5-3 整体强化态钢-非调质微合金钢

5-4 整体强化态钢-弹簧钢

5-5 整体强化态钢-轴承钢

5-6 整体强化态钢 -低碳马氏体钢

5-7 表面强化态钢 -渗碳钢

5-8 表面强化态钢 -氮化钢

5-9 表面强化态钢 -低淬透性钢

5-10 高锰耐磨钢

05 机械制造用钢-单元测试

06 工模具用钢

6-1 工模具钢简介

6-2 碳素钢及低合金刃具钢

6-3 高速钢的简介

6-4 高速钢的热处理

6-5 冷作模具钢

6-6 热作模具钢

6-7 其它工模具钢

06 工模具用钢-单元测试

07 不锈钢

7-1 金属腐蚀类型及不锈钢简介

7-2 不锈钢的组织性能影响因素

7-3 不锈钢的类型及应用

7-4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07 不锈钢-单元测试

08 耐热钢

8-1 金属的抗氧化性和热强性

8-2 耐热钢简介及合金化特点

8-3 耐热钢的分类及应用

08 耐热钢-单元测试

09 超高强度结构钢

9-1 低合金与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钢

9-2 马氏体时效型与沉淀硬化型(不锈钢)超高强度钢

10 铸铁

10-1 铸铁简介

10-2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10-3 灰铸铁

10-4 球墨铸铁

10-5 蠕墨铸铁

10-6 可锻铸铁及其他铸铁

10 铸铁-单元测试

11 铝合金

11-1 铝合金简介

11-2 铝合金的热处理

11-3 变形铝合金

11-4 铸造铝合金

11 铝合金-单元测试

12 铜合金

12-1 铜及铜合金简介

12-2 黄铜

12-3 青铜

12-4 白铜

12 铜合金-单元测试

13 钛合金

13-1 钛合金简介

13-2 钛合金的相变及热处理

13-3 钛合金的分类及应用

13 钛合金-单元测试

14 镁合金及其它有色合金

14-1 镁合金简介

14-2 锌合金简介

14 镁合金及其有色合金-单元测试

15 新型金属材料

15-1 金属基复合材料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选修人员已经对以下课程或知识有了初步了解:

  • 《材料科学基础》
  • 《金属材料组织控制原理》(热处理原理)
  • 《金属材料强韧化》(热处理工艺)
  • 《材料力学性能》
  • 材料加工相关课程和基础知识
  • 机械相关课程和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1]袁志钟,戴起勋.《金属材料学》(第三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2]William D. Callister.《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5,英文影印版) [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William F. Smith.《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5,英文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田中和明.《金属全接触》[M].科学出版社,2011

[5]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热处理手册》(4)[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6]崔忠圻,刘北兴.《金属学及热处理原理》(3)[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7]夏建元等.《金属材料彩色金相图谱》[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8]李用哲翻译.《金属材料常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9]並木邦夫.《模具材料性能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10]叶卫平,张覃轶.《热处理实用数据速查手册》(第二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桥本政哲.《不锈钢及其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12]程晓农,戴起勋.《奥氏体不锈钢的设计与控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3]王广生.《金属材料热处理缺陷分析及案例》(第二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4]K.E.西尔宁.《钢及其热处理-博福斯手册》[M].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15]Askeland.D.R.《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6]Serope Kalpakjian, Steven R. Schmid, Hamidon Musa.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Hot Processes and Machining. Pearson.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戴起勋, 袁志钟.《材料科学研究方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

[18]强文江.《金属材料学》(第三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6

[19]Michael F. Ashby. Materials Selection in Mechanical Design(第四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0]John E. Neely, Thomas J. Bertone. Pract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of Industry[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1]杨平.《材料科学名人典故与经典文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2]龚桂仙,陈士华,浦绍康等.《钢铁产品缺陷与失效实例分析图谱》[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23]德田昌则,冈本笃树,津田哲明,片桐望著,孟昭译著.《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24]David E. Laughlin, Kazuhiro Hono. Physical Metallurgy (Fifth Edition) [M].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7

[25]Anton van Beek. Advanced Engineering Design-Lifetim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6]郝士明.《材料图传》[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7]侯增寿.《金属学原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8]J.R. Davis. Metals Handbook (Second Edi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9] 美国金属学会手册编委会、汪庆华等译. 《美国金属学会热处理手册》(ABDE卷)[M], 2019

[30] 朱中平.《中外钢号对照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31] 崔崑. 《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第二版)[M]. 科学出版社, 2019

[32] United States Steel. The making, shaping and treating of steel (10th edition)[M]. Association of Iron and Steel Engineers. 1985

常见问题
  1. 预备知识不够扎实的学习人员,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2. 课程强调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会感到比较难。
江苏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袁志钟

袁志钟

教授

鞠玉琳

鞠玉琳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7745人参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69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2914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2934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