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4月16日 ~ 2025年07月06日
学时安排: 2
进行至第4周,共12周 已有 154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661)
spContent=创新工作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和分析方法渗透在创新成果总结和科技作品的写作过程中,这是一个不断升华和凝练的过程。了解和掌握创新思维、分析方法和科技作品写作等基本知识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创新工作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和分析方法渗透在创新成果总结和科技作品的写作过程中,这是一个不断升华和凝练的过程。了解和掌握创新思维、分析方法和科技作品写作等基本知识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科研思维和科技论文写作是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创新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每个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和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本课程将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系统讲授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的创新思维与方法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的分类、选题,文献资料的阅读,科技研究的职业道德规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创新思维,科学试验方法,科技论文的特点与结构,科技论文的写作与要求,图表的设计与其它写作技术问题,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科技写作的其他形式等。同时,也介绍了科技成果的体现形式与评价方法。为高校学生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

特别致谢:本课程承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资助(金属材料工程专业,PPZY2015B127)。

授课目标

(1)了解科学研究的分类、选题,掌握文献资料的阅读方法及技巧,认识科技研究的职业道德规范;

(2)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创新思维;

(3)熟悉科学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4)了解并熟悉科技论文的特点与基本结构;

(5)重点掌握科技作品的写作与要求,科技论文中的图表的设计。

课程大纲

第一讲 科技研究概述

1.1 科技研究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1.2 科技研究的选题与创新

1.3 科技人员的哲学素养

第一讲 单元测试

第二讲 科技研究的基本方法

2.1 科技研究的基本方法 (1)

2.2 科技研究的基本方法 (2)

2.3 科技研究的基本方法 (3)

第二讲 单元测试

第三讲 科技研究的创新思维

3.1 科技研究的创新思维 (1)

3.2 科技研究的创新思维 (2)

第三讲 单元测试

第四讲 科技研究的试验与要求

4.1 科技研究的试验与要求 (1)

4.2 科技研究的试验与要求 (2)

第四讲 单元测试

第五讲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构成

5. 科技论文的特点与构成

第五讲 单元测验

第六讲 科技论文的写作

6.1 科技论文前置部分写作要求-题目和作者

6.2 科技论文前置部分写作要求-摘要和关键词

6.3 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要求

6.4 学术论证的原则与方法

6.5 参考文献和附录的写作要求

6.6 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

6.7 科技论文的起草、修改与投稿

第六讲 单元测试

第七讲 科技论文图表的设计

7.1 科技论文插图的分类

7.2 科技论文插图的要求

7.3 科技论文表的设计及要求

第七讲 单元测试

第八讲 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

8.1 英文科技论文的构成

8.2 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

8.3 其他类型的英文科技论文简介

第八讲 单元测试

第九讲 其它科技作品的写作与表达

9.1 其它科技作品的写作与表达

第十讲 科技成果的体现与评价

10.1 科技成果的体现与评价

10.2 科技论文的评价

第十讲 单元测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具备基本的科技文献查阅与分析能力;

(2)具备基本的Office 软件或WPS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

(3)对自己专业的科研动向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资料

[1] 栾玉广等.  科技创新的艺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 李建军. 创造发明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 周道生,陶晓春. 实用创造学[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涂铭旌. 材料创造发明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 肖纪美. 材料学的方法论[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6] 戴起勋,袁志钟,等.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

[7] 朱希详, 王一力. 大学生论文写作[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8] 梁红军, 周世详. 略论哲学素养对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性[J]. 科技导报,2003,11:22-24.

[9] 崔秋锁. 科学研究人员所需要的现代哲学素养[J]. 科技导报,2003,11:18-21.

[10] 马春,陈文龙. 2003年世界新材料研究领域进展[J]. 新材料产业, 2004,2:25-31.

[11] 易杰雄. 论创新思维的几个重要特征[J]. 北京社会科学,2001,4:48-60.

[12] 陈湘纯,傅晓华. 论创新思维的哲学内涵[J]. 科学管理,2003,24(1):10-14.

[13] 国家教委社科司. 自然辨证法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4] 潘家祯. 科技文献检索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15] 吴春煌,万肇忠. 科技论文写作[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16] 高小和. 学术论文写作[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 马维绪,马玉英. 科技论文写作[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18] 张孙玮,黄有兴,张迅. 科技论文写作入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9] 谢希德. 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M].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20] 叶云岳. 科技发明与新产品开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1] 路甬祥. 创新的启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2] 王国全.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

[23] 创新之路[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6

[24] 韩国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25] 德国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26] 杨建邺,陈珩.还有这样的事?-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7] 周苏.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常见问题

(1)对创新思维和科技研究方法理解不够深入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2)科技作品的写作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的,很多同学对课后的写作练习不够重视。

江苏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袁志钟

袁志钟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68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