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4月12日 ~ 2021年07月2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118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4)
spContent=讲奥秘,探索油气前世今生;论方法,揭秘油藏内构外形。 油气田开发地质是探秘石油王国的钥匙,开发地质学带你穿越时空隧道,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感悟是什么样的地质环境和演化过程孕育了油气形成、影响着油气田的分布?用什么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去刻画和揭示地下油气藏,指导和决策高效的开发?
讲奥秘,探索油气前世今生;论方法,揭秘油藏内构外形。 油气田开发地质是探秘石油王国的钥匙,开发地质学带你穿越时空隧道,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感悟是什么样的地质环境和演化过程孕育了油气形成、影响着油气田的分布?用什么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去刻画和揭示地下油气藏,指导和决策高效的开发?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背景

1.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际政治与国家安全,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地质是构建油气王国的基础。

2.《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石油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石油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测绘、数学、应用物理、俄语等专业的跨学科选修课程。

3.根据全国高校石油工程等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由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和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系统阐述油气的生成、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油气田静态地质描述、剩余油分布和开发动态地质分析;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探秘油气的前世今生,掌握揭示地下油气藏内构外形的能力。

4.培养价值观端正、知识丰富、能力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目标

1.掌握油气的生成、储集等成藏地质要素,以及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等基本油气地质理论;

2.掌握油层对比、沉积微相、地下构造、油气藏温压及储量计算等揭示地下油气田地质特征的方法、思路和技术;

3.提升问题分析、辩证思维、探究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特定的油气资源勘查与开发活动中发现问题,对提高油气采收率进行把脉,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从事石油开发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课程特色

1.以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整体观为线索,用辩证、发展、综合的方法解读油气藏的形成、勘探与开发的过程、地质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油气田开发地质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2.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融入案例及实际工程问题;帮助学生培养地质思维,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石油、热爱专业,奉献党和国家。

授课目标

本课程理论、方法、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多种资料分析和解决油气田地质问题的思维、技能和方法,为找油、油气田静态和动态地质分析、提高采收率等,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01 绪论(第一周2个学时)

1.1 油气:延伸人类梦想

1.2.1 油气田的分布特点--大油气田在哪儿?

1.2.2 油气地质的基本理论—为什么大油气田分布不均匀?

1.3 开发地质学的含义及课程体系

1.3.1 开发地质学的作用--发现了油藏之后我们该干什么

1.3.2 开发地质学的课程体系、课程特点

第一章 单元讨论:石油为不可再生能源,但探明储量每年都在增加,为什么?

第一章测试

02 多彩的石油与油气的生成(第一周2学时+第二周4学时)

2.1.1 石油的化学组成

2.1.2 石油的物理性质

2.1.3 天然气的组成及特征

2.1.4 油田水的组成及特征

2.2.1 油气的成因假说

2.2.2 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哪些物质是生油气的主力?

2.2.3 油气生成的地质及理化条件—哪些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生油?

2.2.4 油气生成的过程—有机质生油还是生气?

2.2.5 烃源岩的特征与评价—如何确定能否生成油气的石头?

第二章测试

第二章单元讨论:利用油气有机晚期生油理论,解释四川盆地富气、渤海湾盆地富油的原因?

03 油气的储集层与盖层(第四周4个学时)

3.1 储集层的特征与类型—什么样的石头可以产油?

3.2.1 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3.2.2 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

3.3 碳酸盐岩储集层

3.4 其它岩类储集层

3.5 油气盖层的特征及类型—什么样的石头可以封盖油气?

第三章测试

04 油气运移与油气藏的形成(第五周4个学时+第六周2个学时)

4.1.1 油气的初次运移—油气如何从烃源岩中运移出来?

4.1.2 油气的二次运移—油气如何运移到油气藏?

4.2.1 圈闭的概念及度量

4.2.2 油气藏的概念及度量

4.3.1 形成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充足的油气来源

4.3.2 形成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4.3.3 形成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有效的圈闭

第四章测试

第四章单元讨论:油气藏综合分析

05 油气聚集单元与油气的分布(第六周2个学时+第七周2个学时)

5.1.1 油气藏的类型

5.1.2 构造油气藏

5.1.3 地层及其他类型油气藏

5.2.1 油气聚集单元--油气田与油气聚集带

5.2.2 油气聚集单元--含油气盆地

5.3 油气勘探的理论及思路

第五章测试

第五章单元讨论:对比大庆油田和四川油田的差异性

06 钻井地质设计与地质录井(第七周2个学时+第八周4个学时+第九周2个学时)

第六章 单元讨论

6.1.1 钻井地质设计-井别划分

6.1.2 钻井地质设计-井号编排

6.1.3 钻井地质设计-直井地质设计

6.1.4 钻井地质设计-定向井的概念与分类

6.1.5 钻井地质设计-定向井的地质设计

6.2 地质录井方法

6.2.1 岩心的作用与取心原则

6.2.2 取心方法及资料整理

6.2.3 岩心描述及图件编制

6.2.4 岩屑录取流程及深度确定

6.2.5 岩屑观察及资料整理

6.2.6 钻井液录井

6.2.7 钻时录井

6.2.8 荧光录井

6.2.9 气测录井

第六章测试

07 地下油气层的划分、对比与沉积微相(第九周2个学时+第十周4个学时)

第七章 单元讨论

7.1.1 油气层的划分与对比-地层对比概述

7.1.2 油气层的划分与对比-油层单元划分及对比依据

7.1.3 油气层的划分与对比-油层对比方法与对比程序

7.1.4 油气层的划分与对比-油层对比成果

7.1.5 油气层的划分与对比-碳酸盐岩储集单元对比

7.2 沉积微相

7.2.1 沉积微相的分析程序

7.2.2 岩心相分析

7.2.3 利用SP等测井曲线形态分析沉积微相

7.2.4 地层倾角测井分析沉积相

7.2.5 成像测井分析沉积相

7.2.6 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意义

第七章测试

08 油气田地下构造特征(第十一周4个学时+第十二周2个学时)

8.1 地下构造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8.2.1井下断层的研究- 井下断层存在的标志

8.2.2 井下断层的研究-井下断点的确定及组合

8.2.3 井下断层的研究-断层封闭性研究

8.3.1 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8.3.2 井位校正和井斜校正

8.4 油气田构造图的编制

第八章测试

09 油气田温压特征与储量计算(第十二周2个学时+第十三周4个学时)

9.1 异常地层压力

9.2.1 油层压力-原始油层压力

9.2.2油层压力- 目前油层压力

9.3.1油气储量的概念- 术语和定义

9.3.2 油气储量的概念-油气储量分类与分级

9.4 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

9.4.1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

9.4.2 含油面积确定

9.4.3 有效厚度确定

9.4.4 单储系数确定

第九章测试

10 剩余油分布

10.1剩余油的概述

10.2剩余油的微观形成机理

10.3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

10..4剩余油饱和度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地质学基础

证书要求

总成绩满分100分,由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课程考试、课程讨论四部分构成。

1.章节测验:40分。

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限3次提交,取最高分值为有效得分。

2.章节作业(单元讨论):5分

3.课程考试:50分。

题型可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问答题、分析题等。

4.课堂讨论:5分。

欢迎积极参与课程有关的讨论,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回复主题帖5次以上方可获得满分,评论不计分,其他讨论区不计分。

**为了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过程更加负责,保证平台证书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从2019年9月份开始,中国大学MOOC将不再发放免费证书。认证证书(同时有纸质版和电子版)需申请并付费:100元/人。

参考资料

国景星,李红南,张立强,等.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17,石油工业出版社

张立强主编,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基础练习与案例分析,2020,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蒋有录,查明,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2006,石油工业出版社

纪友亮,张立强,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07,同济大学出版社

张立强,等 . https://www.ilab-x.com/details?id=3018&isView=true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常见问题

没有地质基础可以学习该课程吗?

可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5 位授课老师
张立强

张立强

教授

谢俊

谢俊

教授、博导

张世奇

张世奇

教授

推荐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92人参加

力学(上)

张汉壮

9680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3285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CAP

车万翔

134736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