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佛教文化
第1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0日 ~ 2025年05月26日
学时安排: 2-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14周 已有 2572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581)
spContent=何为佛教?佛教为何?看似简单却不易回答。佛教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而各种文化形式就像这棵大树上的枝叶花果。茂盛的花果枝叶极易吸引人们的眼光,但也常常阻挡着人们看清佛教真实形象的视线。这门课就是想带领大家透过挂满花果的枝叶,去看清佛教的真实形象,从而寻找这个简单而不易回答问题的答案。
何为佛教?佛教为何?看似简单却不易回答。佛教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而各种文化形式就像这棵大树上的枝叶花果。茂盛的花果枝叶极易吸引人们的眼光,但也常常阻挡着人们看清佛教真实形象的视线。这门课就是想带领大家透过挂满花果的枝叶,去看清佛教的真实形象,从而寻找这个简单而不易回答问题的答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通过佛教的形成发展、基本观念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等内容的讲授,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佛教源流的历史脉络,基本理解佛教对人生和世界的根本看法,较好认识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艺术和文学的主要影响。以此为基础,本课程希望为同学们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佛教形象,并引导大家思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佛教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课程大纲

第一周  佛教的形成

1.1 导言

1.2 佛教形成的社会背景

1.3 从太子到佛陀

1.4 佛教的早期传播

第二周  佛教的基本观念

2.1 四谛说(一):苦谛

2.2 四谛说(二):集谛

2.3 四谛说(三):灭谛与道谛

2.4 三法印

第三周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3.1 原始佛教时期

3.2 部派佛教时期

3.3 大乘佛教时期

3.4 密教时期

单元作业(一)

第四周  佛教入华及其早期传播

4.1 佛教入华的时间与方式

4.2 佛教在汉魏西晋的传播

4.3 走向兴盛的东晋佛教(上)

4.4 走向兴盛的东晋佛教(下)

第五周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5.1 从外来文化到主流文化(上)

5.2 从外来文化到主流文化(下)

5.3 佛教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第六周  禅宗的形成及其基本观念

6.1 禅宗前史概述

6.2 慧能与禅宗的形成

6.3 禅宗的基本观念

单元作业(二)

第七周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新变

7.1 佛教与中国思想

7.2 佛教与中国艺术

7.3 佛教与中国文学

第八周  佛教智慧及其当代意义

8.1 《心经》解读(上)

8.2 《心经》解读(下)

8.3 佛教智慧的当代意义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具备有关佛教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于佛教典籍,可先熟悉《心经》,最好能够背诵。

参考资料

1.高扬 荆三隆:《金刚经新解》,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

2.魏道儒:《坛经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

3.方立天:《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杜继文:《佛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杜继文 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方广锠:《中国佛教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任继愈:《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佛光大辞典在线版: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武汉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高文强

高文强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5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0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