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能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通过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还能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打好基础,为学好各门专业课打好基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把金钥匙,正确打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课程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有机统一的基本组成部分,具体包括:绪论、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着力体现整体关照与重点突出、逻辑严谨与表达生动、把握理论与传授方法的有机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特色。
知识点序 | 章序 | 章 | 重点难点 | 知识点名称 |
1 | 绪论 | 绪论 |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1)导学:探索世界的金钥匙 |
2 | 2)马克思和他的学说(1):为人类“盗取”智慧的火种 | |||
3 | 3)马克思和他的学说(2):世代传唱的“时代的歌中之歌” | |||
4 | 4)日出东方: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中国 | |||
5 | 5)一个流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是否过时 | |||
7 | 第一章 |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1)导学:从哲学基本问题谈起 |
8 | 2)何物存在:物质观的历史演进 | |||
9 | 3)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意识的本质 | |||
10 | 4)电脑能超过人脑吗:从《人是机器》到阿尔法狗 | |||
11 | 5)如何存在: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 | |||
12 | 6)历久弥新:中国传统文化与辩证唯物主义 | |||
13 | 第二章 |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 1.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 1)导学:人类如何面对现实: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 |
14 | 2)原来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 |||
15 | 3)从感受到思考:认识的飞跃 | |||
16 | 4)真理的魅力是什么: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性 | |||
17 | 5)我怎么知道你说的对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18 | 6)这个世界充满着诱惑:价值及其特性 | |||
19 | 第三章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1)导学: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发展规律 |
20 | 2)人类生存的舞台:地理环境及其作用 | |||
21 | 3)思想的魅力: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
22 | 4)社会发展的引擎: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
23 | 5)造福还是造孽: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
24 | 6)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 |||
25 | 第四章 |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1.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剩余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 1)导学: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 |
26 | 2)人类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 |||
27 | 3)劳动价值论基础: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 |||
28 | 4)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 |||
29 |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 |||
30 | 6)资本剥削的奥秘: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 |||
31 | 第五章 |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1. 经济全球化 | 1)导学: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
32 | 2)游戏规则谁说了算: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实质 | |||
33 | 3)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 |||
34 | 4)从“丰裕社会”到“占领华尔街”: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 |||
35 | 5)痼疾难除: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
36 | 6)“涛声依旧”: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 |||
37 | 第六章 |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 1)导学:人类为什么需要社会主义 |
38 | 2)寻求理想社会的可贵探索: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局限 | |||
39 | 3)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
40 | 4)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 |||
41 | 5)履不必同,期于适足: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 |||
42 | 6)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曲折性 | |||
43 | 第七章 |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1. 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展望 | 1)导学: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
44 | 2)共产主义究竟啥样: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 |||
45 | 3)共产主义不是海市蜃楼:“共产主义渺茫论为什么是错的” | |||
46 | 4)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
无
按百分制计分,60~84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
1.单元测验占30%、单元作业占30%、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30%;
2.积极参与课程的各项讨论,注重参与质量,对课程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可以获得5~10分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