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掌握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知识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可靠的基础。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掌握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知识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可靠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数字地形测量学》是全国高校测绘教指委确定的测绘类的 8 门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由《测量学》通过改革、实践、修改、补充、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适应现代测绘技术和社会生产需要的新课程。该课程作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授课目标
(1) 测量基本仪器操作:熟悉水准仪、测距仪和全站仪等仪器操作,培养学生使用基本的测绘仪器的能力。
(2)测量基本知识: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3)测量基本方法: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4)测量基本计算:培养学生测量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5)综合测绘地形图:重点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基本方法和全过程,应用地形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测量基准与坐标系
课时目标:掌握测绘学、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面、垂线偏差、直线定向、三北方向、高程等基本概念,掌握测量坐标系的种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统。
1.1 测量坐标系
1.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3 高程基准
1.4 直线定向
测量基准与坐标系测验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课时目标: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分类及精度标准,重点掌握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 算术平均值及加权平均值的计算。
2.1 误差概念及精度标准
2.2 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
2.3 算术平均与加权平均值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验
测量基本方法和仪器
课时目标:掌握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重点掌握水平角观测、垂直角观测、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和计算,掌握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减弱和消除的措施。
3.1 角度测量
3.2 光电测距
3.3 水准测量
3.4 三角高程测量
3.5 测量误差分析
测量基本方法和仪器测验
控制测量
课时目标:掌握控制测量的目的和意义,控制测量方法的种类(GNSS测量、导线测量、交会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重点掌握导线测量作业流程和导线测量内业计算、高程测量计算等。
4.1 控制测量
4.2 导线测量
4.3 导线点三维坐标计算
4.4 交会测量
控制测量测验
地形图基本知识
课时目标:掌握地形图、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等基本知识。
大比例尺地形图成图基础及其测绘
课时目标:掌握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碎部测图方法、地貌与地物的测绘。重点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基本作业流程、全站仪数据采集方法、内业成图、地形图质量检查验收等。
6.1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6.2 地物测绘
6.3 地貌测绘
6.4 全站仪测图数据采集
6.5 内业成图
6.6 地形图质量检查与验收
大比例尺地形图成图基础及其测绘测验
无人机测绘
课时目标:掌握无人机测绘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无人机测绘的作业流程及仿真实验。
7.1 无人机测绘的基础知识
7.2 无人机测绘的作业流程及仿真
无人机测绘作业
地形图的应用
课时目标:掌握地形图的基本应用、工程应用、数字高程模型应用和实景三维应用等。
8.1 地形图的应用
8.2 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
8.3 实景三维及应用
地形图的应用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数字地形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邹进贵、冯永玖、王健、王腾军、翟翊、刘冠兰、王崇倡编著,2024年;
[2]数字地形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王崇倡编著,2019年;
[3]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编著,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