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方言承载着特定地域的文化与习俗。本课程从方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讲述汉语方言的形成历史,方言与地名、风俗、移民、戏曲等的关系,通过方言标本录制,方言作品创作,让学习者重温家乡方言的魅力。
本课程还将通过方言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习者判断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口音。
方言承载着特定地域的文化与习俗。本课程从方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讲述汉语方言的形成历史,方言与地名、风俗、移民、戏曲等的关系,通过方言标本录制,方言作品创作,让学习者重温家乡方言的魅力。
本课程还将通过方言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习者判断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口音。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这门课的目标是什么?
(1)了解汉语、汉语方言以及形成的历史,对自己的母语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可以考证家乡方言的字词,追溯家乡的移民历史,编写家乡方言的词典等。
(2)掌握听音辨言的能力。通过方言语音辨别练习,能够迅速地从周围人的发音中判断出对方是哪里人。
2.这门课主要讲写什么内容?
(1)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语、闽语、粤语、徽语、平话以及晋语的形成历史与现状;
(2)方言与地名、民俗、移民、戏曲等的关系;
3.这门课的特色是什么?
(1)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各地方言语音标本,您将听到各地童谣、大话西游、再别康桥、北风与太阳、牛郎织女、人为财死、诗经·豳风等的方言诵读叙述音视频材料;
(2)各地戏曲、童谣、民间吆喝等的音视频材料;
(3)新增方言大侦探活动。通过一段普通话语音资料,判断该语音带有什么地方的口音。
4.延伸
参与本课程,您还有机会参加任课教师组织的暑期方言调查实践活动,零距离接触各地方言的独特魅力。
5.交流平台
(1)微信公众平台“方言与文化”(whufywh)

(2)qq讨论群:武大慕课-方言与文化2: 217634860
授课目标
- 能了解汉语方言的分区及发展历史。
- 能掌握方言的四大功能: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情感的纽带、乡愁的归宿。
- 能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犹如便装,普通话犹如正装 ,两者并行不悖地发展。
课程大纲
引论
课时目标:掌握语言、方言、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汉族的形成以及上古时期共同语和方言的基本情况。
1.1语言
1.2方言
1.3现代汉语
1.4现代汉语方言
1.5汉族的形成
1.6上古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
方言与地名
课时目标:了解方言与地名的关系了解不同的地名类型了解地名与移民的关系了解地名与经济、交通制度的关系
2.1少数民族地名
2.2水利、井泉及“市”字地名
2.3地名与移民
2.4地名与经济
2.5地名与历史交通地理
方言与民俗
课时目标:了解方言中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了解方言词汇的地理分布了解方言绰号称谓的特色了解方言骂人话的内容及禁忌规则了解方言俏皮话了解方言吉利词和禁忌语
3.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
3.2亲属称谓的方言差异
3.3方言绰号的特色
3.4詈语
3.5方言歇后语(俏皮话)
3.6方言禁忌词
3.7方言吉利语
方言与移民
课时目标:识记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三次北民南迁的历史理解移民对方言演变的影响理解移民对方言地理分布的影响
4.1三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历史
4.2移民对方言变化的影响
4.3移民对方言分布的影响
外来文化与汉语外来词
课时目标:了解三次外来文化的历史阶段理解中亚文明、佛教文化以及近代科技文明对汉语的影响理解外来词的中国化过程
5.1中亚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5.2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5.3近代西方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汉语官话方言的现状及历史形成
课时目标:了解汉语官话方言(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兰银官话)概况
6.1北京官话
6.2东北官话
6.3冀鲁官话
6.4胶辽官话
6.5中原官话
6.6西南官话
6.7江淮官话
6.8兰银官话
汉语东南方言的现状及历史形成
课时目标:了解东南方言概括理解汉语东南方言地理格局的形成原因了解吴语、湘语、粤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的分布与历史形成
7.1吴语
7.2湘语
7.3粤语
7.4赣语
7.5客家话
7.6闽语
方言的记录与传承
课时目标:了解汉语方言濒危的现状及危害方言记录的各种途径方言传承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8.1汉语方言使用的现状
8.2方言消逝带来的危害
8.3方言记录的途径
8.4方言传承的方式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 阮桂君《方言与中国文化》(慕课配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9月;

-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1990年版。
-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重印,1989年。
- 朱建颂《方言与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