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甲骨、金文、战国古文等古代文字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汉字的起源、发展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面貌,涉及甲骨文、金文、小篆、战国古文、早期隶书、《说文》部首等,使学生对于中国文字的形态及文字学历史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并初步掌握识读古文字的方法。另外,通过讲授古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如古文字学的性质、任务,汉字起源,古文字的考释方法,古文字的演变规律等)和各种古文字原材料(如甲骨文、金文、简帛、玺印、货币文字等),开拓学生视野,熟悉古文字遗产,掌握有关古文字的基础知识,具有阅读和钻研古文字原材料的初步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字打下基础,进而初步具备整理古籍文献及出土文献的方法及进一步从事古文字研究、比较文字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已出版对应的新形态教材:《古文字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建议与视频配合使用。
教材的内容及读法:
第一章《前论》。含古文字学定义、隶变、古文字学习与考释方法、古文字形体结构。这一章,目的在让学生对古文字有一个初步了解,可结合第六章“古文字文化内涵”学习,重点熟悉六书分析法,学会用其中的指事法、会意法和形声法分析汉字。
汉字形体演变共有四章,含甲骨文、金文、战国古文、秦及汉初文字。
第二章《甲骨文》。概论部分包括:(1)甲骨文之发现、发掘与研究。这部分,做到初步了解即可,不必强记,尤其是甲骨文研究部分,仅供学习初步有成的同学继续钻研之参考。(2)甲骨文字构形之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形体是符合六书原理的,重点熟悉其中的会意和形声字,并参考附录六熟悉部分甲骨文字的本义。文选部分,可精读前两篇(合集13399、合集6057正),有余力的同学,可扩充阅读备选的六篇。至于课外阅读篇目22篇,当作开拓眼界的材料即可,不必专门学习。
第三章《金文》。概论部分包括:(1)金文的概况。(2)金文的研究。这两部分,做一般了解即可,研究部分提到的工具书,可用心熟悉一下。(3)金文的字形特点。重点熟悉其中的形声字。文选部分,重点学习前三篇(利簋、保卣和颂壶),有余力的同学,可扩充阅读备选的三篇。课外阅读篇目28篇,供进阶学习之用,必要时可按照铭文字数多少,从字数少的开始学习。
第四章《战国古文》。概论部分包括:(1)战国古文的概念。了解从二分法到五分法的变化即可。(2)战国古文的材料。这一节涉及材料太过繁多,学生在学习时作线条式了解即可,掌握楚简有哪几宗重要材料即可,不必细致去了解其篇目,本节汇集篇目及作简介,仅供查阅之用,免翻检之劳。(3)战国古文研究的概况。因内容太多,难度太大,我们将对研究的介绍限定在1997年,也就是《郭店楚墓竹简》出版之前,这部分仅供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继续钻研之参考。(4)战国古文之工具书。因为较难,所以我们学战国古文时,更加离不开工具书这根拐杖。(5)战国古文的形体特点,和甲骨、金文有了很大不同,主要体现于繁、简变化和地域特色鲜明两个方面,这是需要掌握的,可对照字形加深理解。战国古文的文选部分,郭店楚简《老子甲》自然是重点,可以先读熟传世《老子》的相关文本,再去对照古文字阅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备选篇目四篇,都比较短,且多与传世文献的名言有对读关系,建议精读。战国文字阅读材料,竹简及金文部分可作进阶学习备用,符节、玺印、货币等文字,最好结合我们给出的图片与释文,用心学习一下。
第五章《秦及汉初文字》,只有概论部分,主要了解秦系文字的定义,熟悉秦文字篆体的特征,以及跨越战国中后期、秦朝及汉初的古隶材料。战国秦系的符节、玺印文字等,合并到上一章第六节《战国文字阅读材料》,与东方六国材料一起讲解。
第六章《古文字文化内涵》。分9个单元阐述约50个单字的文化内涵,可结合附录六学习。
第七章《古文字解谜轶事》。分9个单元讲述9个关于古文字学家考释古文字,破解重重谜团的故事。
除以上正式章节以外,本书另有附录六种,分别是:一、网页相关链接。二、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专门或相关刊物。三、繁简字对照表。 四、基础汉字象形指事及常见简易会意字字表。五、古文字还原字表。六、常用汉字本义分类汇集。其中,附录二至四,是学习本课程之前最好提前掌握的,附录五是本课程的作业,附录六是关于常用古文字单字本义之汇集,按义类及相关性分列,共700多条,其中大部分都是学者们的考释精华,个别是笔者心得,期待能对同学们学习本课程有助力之用。
了解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古文字的概貌,初步掌握常见古文字的识读,借助工具书能阅读难度不大的出土文献
第一周 隶变与古文字学之诞生
1-1 古文字学之定义与诞生
1-2 隶变之合并与分化
1-3 隶变之拉直与省减
1-4 隶变之讹形
1-5 隶变之其他形式
1-6 学习与考释方法
1-7 唐兰考释法
第二周 古文字学之古文字形体结构
10-1 汉字起源与六书理论普适性
10-2 六书之象形与指事
10-3 六书之会意
10-4 六书之形声与假借
第三周 古文字学之甲骨文
2-1 甲骨文之发现
2-2 甲骨文之发掘
2-3 甲骨文之研究与制作
2-4 造字法之象形、指事与形声
2-5 造字法之会意
2-6 甲骨文之不成熟表现
第四周 古文字学之甲骨文选读
3-1 甲骨文之合集13399正
3-2 甲骨文之合集6057正(上)
3-3 甲骨文之合集6057正(下)
作业1
第五周 古文字学之金文
4-1 金文之商周时期
4-2 金文之春秋时期
4-3 金文之研究
4-4 金文之特点
4-5 金文之字例
第五周单元测试 写出图形文字的隶定字
第六周 古文字学之金文选读
5-1 金文之利簋
5-2 金文之保卣
5-3 金文之颂壶(一)
5-4 金文之颂壶(二)
5-5 金文之颂壶(三)
第七周 古文字学之六国文字
6-1 楚简之发掘与发表
6-2 楚简之研究概况
6-3 六国文字之材料
6-4 六国文字特点之简化与繁化
6-5 六国文字特点之异形
第八周 古文字学之六国文字选读之上
7-1 郭店《老子甲》(一)
7-2 郭店《老子甲》(二)
7-3 郭店《老子甲》(三)
第九周 古文字学之六国文字选读之下
8-1 郭店《老子甲》(四)
8-2 郭店《老子甲》(五)
8-3 郭店《老子甲》(六)
8-4 郭店《老子甲》(七)
第七八九周测验题
第十周 古文字学之秦系文字
9-1 秦及汉初文字之小篆
9-2 秦及汉初文字之古隶
第十一周 古文字学之古文字文化内涵
11-1 古文字的文化内涵(一)
11-2 古文字的文化内涵(二)
11-3 古文字的文化内涵(三)
11-4 古文字的文化内涵(四)
11-5 古文字的文化内涵(五)
第十二周 古文字学之古文字解谜轶事
12-1 汤盘铭
12-2 麻夷非是與昧雉彼視
12-3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12-4 《論語》:宰予晝寢
12-5 《战国策》一则
12-6 《尚书》:平章?辨章?便章?
古代汉语、训诂学、文献学
蕭聖中《古文字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配套新型态教材)。
黄德宽《古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初版,2009年12月第二版。
陈世辉、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张桂光《汉字学简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唐兰《中国文字学》,商务印书馆1930年代排印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开明书店1949年3月版重印本。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古文字类编》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