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的兴起为标志,带来了扁平化学习和同理心培养的需求。
学习者需适应时代需求,转变角色,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
创客教育是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开源工具有力地促进了创客教育实践。而设计思维方法具备成熟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是创客教育不可或缺的使能方法。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实践相融合,以设计思维方法指导创新实践,以创新实践促进思维训练。
(1)设计思维方法部分包括方法总述、具体应用方法讲解。
(2)创新实践部分基于开源工具。以开源硬件Arduino、交互设计开源软件Processing、3D打印的建模开源硬件Tinkercad为例讲解。
课程特点:
本课程受众较为广泛,可涉及工科的不同专业,以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等。也适合跨学科创新团队学习。突出如下特点:
(1)以设计思维训练体现塑造“以人为本”理念的培养目标;
(2)设计思维训练所使用的开源工具容易上手,适合更多不同专业的学习者共同参与,并基于所开发的原型系统进行研讨、迭代设计;
(3)课程注重用具有吸引力的可视化形式展示系统设计效果。开源工具支持的原型系统为非工科专业的学习者提供了接近真实的事物,学习者可全面感知系统效果并完全可以参与项目设计。因此,有利于专业和非专业人交流的重要桥梁。
人人都能做创客。We are all makers.
这里有方法、有实践、创新与分享!点燃我们的想像力,欢迎一起做起来。
Q : 工科学生学设计思维方法有用吗?我们只懂技术就行了吧?
A : 其实不只是工科学生,各行各业都需要设计思维方法。请抽一点时间看几节课程就会体会到设计思维方法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之美妙。如果只懂技术,而掌握的技术不是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这对个人或社会都是危机。
Q : 课程内容好多。我学得过来吗?
A : 表面看,课程内容有点多。但从多年的创客教育实践看,这些内容安排是可行的。这些内容涉及开源硬件和软件,资源丰富,可容易地入门上手。课程内容便于有选择地学习。
请大胆学习吧!你行!!
建议的学习方式是第一步:全面了解设计思维方法;第二步:创新实践工具内容用什么学什么,以服务和满足原型设计需要为目标。
Q : 课程里面包含了创新实践的技术内容。这些对于艺术学类的学生难吗?
A : 从团队多年实践的经验看,可以给出“不难”的答案! 且看:这些内容基于开源工具,具有参考资源丰富的优势。需要时甚至直接可以“拿来”使用;这些内容对于交互设计作品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即使你不愿意弄懂编程,了解这些知识对于和团队其他成员交流也有重要意义。所以:大胆投入吧! 相信投入多、收获多!
Q : 团队学习本门课程是怎么回事?
A : 强烈建议团队学习本门课程! 如果团队对设计思维方法应用达成共识,对创新实践工具初步了解,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和项目团队成员需要学习本门课程或其中部分内容,个人建议的形式是:首先全部成员来粗略学习所有内容,但可有选择地各自重点学习部分内容;选择将课程内容应用于项目实践中,强化课程内容的吸收。
Q : 课程一下子放出了所有的内容,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A : 本门课程分5章。各章内容基本自包含。之所以全部一次放出来,是为了那些想跳过某些内容、选择其中部分内容学习的用户考虑的。 但同时仍然考虑到想到取得证书并完整学完课程的用户,各章的测验、作业提交时限有先后顺序。这部分同学请按顺序学习即可,不必受放出全部课程内容的影响。
Q : 只学本课程,我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创客吗?
A : 否!
创客核心特征是实践、创新与分享。创客的成长关键是要做起来,而非只是纸上谈兵。课程陆续地添加以丰富各类案例供参考有助于激发思维、兴趣。但限于专业,不同专业的案例、有趣的应用更有待于学习者自己去检索、发现。
Q : 创新实践的内容既有软件,又有硬件。我没有信心开始学习!
A : 创新实践部分的建议学习方式是明确学什么。对于本门课程,只需了解这些软件、硬件能做什么?哪些部分是自己在创新实践时需要的?挑有用的学并能用起来即可。对于原型设计不必纠结于技术细节。技术细节的事一是可以交给后续课程学,二是交给团队中的技术专职人员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