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发现微观世界的奥秘;揭示病原微生物的性状;探索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本课程阐述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着重于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诊断和防治原则。在讲解经典内容的同时适当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新内容、新进展及新发传染病。
发现微观世界的奥秘;揭示病原微生物的性状;探索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本课程阐述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着重于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诊断和防治原则。在讲解经典内容的同时适当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新内容、新进展及新发传染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一种独特的生命,没有微生物,地球将不复存在。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临床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研究对象是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及其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课程紧扣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将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疾病紧密结合,兼顾本专业新方法,新进展,能有效开拓学生思路,训练科学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与人类疾病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等基础理论,熟悉本学科的新进展及新的研究方法;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基础与临床相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和自学知识的能力;并且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为今后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提供各部分知识点的微视频讲解、习题以及在线讨论互动,适用于医学相关各专业的在校学生、准备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研究生入学和进行医学继续教育的医学工作者、在职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也适用于对医学微生物和感染病感兴趣的人士。
授课目标
1. 掌握与人类疾病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等基础理论,熟悉本学科的新进展及新的研究方法。
2. 加强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基础与临床相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和自学知识的能力。
3. 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为今后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及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大纲
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课时目标: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组成、特殊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细胞膜及细胞质
3.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上)
4.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下)
5.细菌的特殊结构
教学课件
测试题1
细菌的生理
课时目标:掌握群体细菌生长繁殖的过程、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消毒和灭菌的概念及方法。
1.细菌的生长繁殖
2.细菌的合成代谢
3.细菌的分解代谢
4.细菌的人工培养
5.消毒与灭菌
6.生物安全
教学课件
测试题2
噬菌体、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耐药性
课时目标:掌握噬菌体的概念、分类;理解细菌遗传基础和变异方式。
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毒性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
4.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5.细菌的遗传物质
6.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7.细菌的耐药机制
教学课件
测试题3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检查及防治
课时目标:掌握细菌的侵袭力、毒力;感染方式;理解细菌感染的防治方法。
1.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2.细菌感染概述
3.细菌的侵袭力
4.细菌的毒力
5.细菌的感染类型
6.抗感染免疫
7.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8.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9.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教学课件
测试题4
球菌、肠杆菌科
课时目标:掌握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理解肠杆菌的共同特征,掌握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 链球菌的抗原结构及分类
3. 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4. 其他的致病性球菌
5. 肠杆菌的共同特征
6.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7. 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8. 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教学课件
测试题5
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破伤风梭菌和结核分枝杆菌
课时目标:掌握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
1.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
2.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4.幽门螺杆菌概述
5.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
6.破伤风梭菌的防治
7.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8.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及感染
9.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性
10.结核菌素试验
11.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教学课件
测试题6
炭疽芽胞杆菌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白喉棒状杆菌、衣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课时目标:理解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掌握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的概念。
1.炭疽芽胞杆菌概述
2.鼠疫耶尔森菌概述
3.白喉棒状杆菌概述
4.铜绿假单胞菌概述
5.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
6.肺炎支原体
7.立克次体概述
8.衣原体概述
9.梅毒螺旋体
10.钩端螺旋体
教学课件
测试题7
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性及检测
课时目标:掌握病毒的结构、复制周期、变异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干扰素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1.病毒的基本特征
2.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
3.病毒的复制周期
4.病毒的异常增殖及干扰现象
5.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6.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7.病毒的传播方式
8.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9.病毒的感染类型
10.干扰素
11.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教学课件
测试题8
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胃肠炎病毒
课时目标:掌握流感病毒的结构、分型及变异;理解副黏病毒的基本特征、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1.呼吸道病毒概述
2.流感病毒的结构
3.流感病毒的分型和变异
4.流感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5.副粘病毒
6.SARS冠状病毒
7.风疹病毒
8.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9.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制
10.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预防
11.其他肠道病毒
12.轮状病毒的主要特性
教学课件
测试题9
肝炎病毒、虫媒病毒
课时目标:掌握肝炎病毒的分类、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复制、传播及检测;理解乙型脑炎病毒的基本特征。
1.肝炎病毒概述
2.甲型肝炎病毒
3.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
4.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结构
5.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6.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7.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8.乙型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9. 其他肝炎病毒
10.虫媒病毒共同特征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教学课件
测试题10
汉坦病毒、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课时目标:掌握汉坦病毒的流行特征、疱疹病毒致病特点、HIV的形态结构、复制、传播和临床分期。
1.汉坦病毒
2.疱疹病毒概述
3.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
4.其他疱疹病毒
5.HIV的形态和结构
6.HIV的复制周期
7.HIV的传播及高危人群
8.HIV感染的临床分期
9.HIV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教学课件
测试题11
人乳头瘤病毒、狂犬病病毒、真菌学
课时目标:掌握人乳头瘤病毒的分类、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朊粒的概念;理解真菌的概念、致病性、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
1.人乳头瘤病毒生物学特性
2.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3.朊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4.真菌概述
5.真菌的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
6.真菌的致病性
7.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
8.白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
教学课件
测试题12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李明远,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 Patrick R. Murray,Ken S. Rosenthal,Michael A. Pfaller,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8th Edition. Elsevier,2015
4. “西交医学微生物学”微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