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源于中华汉字文化,她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华璀璨的明珠。
灯谜,隶属汉字语言艺术,她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崭新的艺术风格而自成体系。
灯谜,也是传统文化习俗,她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灯谜,之所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关键在于它具有其独特的趣味性。这趣味,让人在灵感瞬至、悟出谜底时忍俊不禁、拍案叫绝而又回味无穷。趣味,是灯谜灵性之所在,是灯谜魅力之所在;而灯谜的灵性和魅力,源于中华汉字的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
灯谜,她虽为小品,亦为妙文。她那多彩多姿的形式,包罗万象的内容,无穷无尽的巧趣,可怡人情性、陶人品性、启人理性,可增知长识,益智敏思,获知识于课堂之外,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所以,学谜的砥砺,必然是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深邃、心智的提高、视野的开阔和谈吐的从容。
本课程将为大家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灯谜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和特点、灯谜与中国汉字文化的历史渊源、灯谜的基本结构和灯谜的样式、灯谜的猜射和创作技法、以及优秀灯谜作品的鉴赏等;课程将多层次、多角度展示灯谜文化独特的魅力、艺术特质、文学艺术价值、思维特点和教育特性等。课程融入了修辞学、语文、文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在宏观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使其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特征和精神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
1、体会灯谜文化独特的艺术价值及思维特点,并深入感知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3、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特征和精神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
第一周 回互其辞巧弄思——灯谜概说
1.1 灯谜的定义与名称
1.2 灯谜的结构
1.3 灯谜的规则
1.4 灯谜的特性
1.5 灯谜的艺术特质——别解
1.6 灯谜的逻辑性
1.7 灯谜的美学
第一周 作业
第一周 测验
第二周 问渠那得清如许——灯谜源流
2.5 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灯谜
2.6 新中国灯谜的发展
2.1 先秦至汉代的隐语
2.2 魏晋至唐朝的离合体谜
2.3 两宋时期的谜语
2.4 元明时期的灯谜
第二周 测验
第三周 会挽雕弓如满月——灯谜法门(上)
3.1 字形别解(1)-增补法、减损法(一)
3.2 字形别解(2)-减损法(二)、加减法、包含法
3.3 字形别解(3)-方位法、移位法
3.4 象形的应用(1)-基本笔划的象形
3.5 象形的应用(2)-特殊字素的象形
第三周 作业
第三周 测验
第四周 会挽雕弓如满月——灯谜法门(中)
4.1 语义别解(1)-正扣法、反扣法
4.2 语义别解(2)-侧扣法、问答法
4.3 语义别解(3)-承启法、用典法
4.4 借代修辞的应用(1)-人名、朝代
4.5 借代修辞的应用(2)-地名、时间
4.6 借代修辞的应用(3)-干支、五行、八卦
4.7 借代修辞的应用(4)-年龄、物名
第四周 测验
第四周 作业
第五周 会挽雕弓如满月——灯谜法门(下)
5.1 语音别解(1)-谐音法、象声法
5.2 语音别解(2)-声韵法
5.3 其他别解方法
5.4 花色灯谜(1)——文字类
5.5 花色灯谜(2)——非文字类
第五周 测验
第五周 作业
第六周 推律定格添谜味——灯谜谜格
6.1 谜格概述
6.2 常用谜格(上)——秋千格、卷帘格、徐妃格
6.3 常用谜格(中)——求凰格、遥对格、探骊格
6.4 常用谜格(下)——白头格、梨花格、化格谜
第六周 测验
第七周 文心妙用雕骊龙——灯谜创作
7.1 灯谜创作的基本要求
7.2 以底求面的灯谜创作
7.3 以面求底的灯谜创作
7.4 灯谜的流派
第七周 测验
第八周 辨伪求真咀英华——灯谜欣赏
8.1 古代灯谜欣赏(上)
8.2 古代灯谜欣赏(下)
8.3 现代灯谜欣赏(上)
8.4 现代灯谜欣赏(下)
第八周 测验
第九周 千丝万缕厚底蕴——灯谜与中国文化(上)
9.1 灯谜与中国历史
9.2 灯谜与中华诗词——灯谜与诗
9.3 灯谜与中华诗词——灯谜与词
9.4 灯谜与成语文化
第九周 测验
第十周 千丝万缕厚底蕴——灯谜与中国文化(中)
10.1 灯谜与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
10.2 灯谜与二十四节气——夏满芒夏暑相连
10.3 灯谜与二十四节气——秋处露秋寒霜降
10.4 灯谜与二十四节气——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十周 测验
第十一周 千丝万缕厚底蕴——灯谜与中国文化(下)
11.1 灯谜与中华传统节日——春节
11.2 灯谜与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
11.3 灯谜与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
11.4 灯谜与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
第十一章 测验
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
1、钱振球,《灯谜基本知识》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蔡芳,《灯谜基础知识》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3、李国安,苏颖,《中华灯谜学基础》 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
4、柳忠良,《中华灯谜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年.
5、邵滨军,《历代灯谜赏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