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管理学,离开了管理实践,只会是孤芳自赏;管理实践,离开了管理学,只会是井底之蛙。通过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熟悉现代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掌握管理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现代管理思维,强化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管理学,离开了管理实践,只会是孤芳自赏;管理实践,离开了管理学,只会是井底之蛙。通过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熟悉现代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掌握管理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现代管理思维,强化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课,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学习和全面地掌握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构建学生全面知识结构和后续的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奠定学生的管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将结合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联系中国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授课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管理思维。
(2)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具备基本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课程大纲
管理及管理学
课时目标:1. 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管理;2. 了解不同学者对管理的理解;3. 熟悉管理的基本特征;4. 掌握管理的基本属性与目标。
管理理论及其发展
课时目标:1.了解人类早期的管理实践及思想、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以及管理科学;2.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主干和新思潮。
管理中的人及管理创新
课时目标:1.通过管理中的人性假设掌握什么是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以及决策人;2.掌握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什么是管理创新。
管理者的潜质与责任
课时目标:1.通过一个案例了解管理者的含义、类型与岗位职责;2.熟悉管理者的角色模式及要求;3.掌握管理者的心智模式;4.了解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管理模式及其选择
课时目标:1.明白管理模式都有哪些; 2.管理模式的选择步骤是怎样的;3.如何选择管理模式。
组织与组织素质
课时目标:1.理解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类型都有哪些;2.掌握非正式组织理论;3.了解组织的目标、功能及作用;4.掌握组织应当具备的6种素质,以及提升组织素质的途径。
组织设计概述
课时目标:1.熟悉组织设计的理论、组织设计的目的与任务、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及原则;2.了解部门的含义、部门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及协调;3.了解职务的专业化与轮转、熟悉职务的扩大化与丰富化;4.掌握职位、职权与职责的区分,职权的作用与形式,了解权力的来源;5.掌握管理幅度的设计,熟悉管理层次以及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
7.1 组织设计概述(上)
7.2 组织设计概述(下)
组织运行及变革管理
课时目标:1.通过组织的运行熟悉组织制度的相关知识、职权的平衡、组织的整合与协调;2.掌握组织什么时候需要变革,什么时候需要发展,影响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组织变革的程序与方法是什么。
决策
课时目标:1.了解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分类有哪些,掌握决策的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2.掌握决策的基本过程(8个环节),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的基本方法以及高速变化环境下的决策方法。
计划职能
课时目标:1.了解计划与计划工作的概念、计划的几种类型与流程;2.掌握影响计划的主要因素、制定计划的技巧与一些必备的工具。
10.1 计划职能(上)
10.2 计划职能(下)
领导
课时目标:1.理解什么是领导及领导者,掌握领导与管理的区别;2.了解领导权力都有哪些,如何获取权力;3.熟悉领导的一般内容与具体内容。
激励
课时目标:1.理解激励的本质与目的;2.掌握三种重要的激励理论以及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控制
课时目标:1.理解控制的含义及要求、控制工作的几种类型;2.熟悉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3.掌握控制工作的对象及焦点。
人际沟通
课时目标:1.理解人际沟通的含义、目的及过程;2.掌握五种最基本的沟通网络;3.掌握有效沟通的要点;4.熟悉组织内的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5.掌握人际信息沟通的改进
共同愿景管理
课时目标:1.理解什么是组织的共同愿景;2.掌握构建组织共同愿景的基本方式与途径;3.掌握构建共同愿景的基础及步骤。
目标管理
课时目标:1.掌握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主要特点及步骤;2.理解组织的目标的含义与作用以及制定组织目标的作用;3.熟悉目标分解常用的两种的方法4.掌握目标实施的关键;5.了解目标管理的优点与不足。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芮明杰.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3版)[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第十一版)[M].经济科学出版.
常见问题
Q : 在线学习课程,要求使用什么浏览器?
A : 为了您顺利地进行课程学习,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火狐Firefox浏览器,及谷歌Chrome浏览器。
Q : 这门课程是否支持在手机上学习
A : 支持。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中国大学MOOC或网易云课堂app就可以学习本课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