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在学科高度融合的今天,对大学生实施“通识+宽口径”培养的教育思想已得到普遍的共识,越来越多的研究型高校开始全面实施大类招生,《普通化学原理》就是针对理科大类同学设置的一门化学基础平台课程。该课程精选化学学科最具代表性的概念和原理,阐明原理或公式的来龙去脉,注重展现出化学思维方式。
考虑到部分高中化学选修的安排,增加了高中物质结构部分的衔接内容,方便未接触物质结构部分的同学快速学习,补齐短板;同时,每章都为有高阶需求的同学介绍了H原子轨道、高斯分子轨道计算等对物质结构和相互之间作用关系的模拟计算,以尽量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学会从微观角度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见微知著,是理工类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理解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差异性,并理解两者之间从量变到质变的紧密联系,是合理处理各种自然科学问题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对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再多一点深刻的认识吧。
在学科高度融合的今天,对大学生实施“通识+宽口径”培养的教育思想已得到普遍的共识,越来越多的研究型高校开始全面实施大类招生,《普通化学原理》就是针对理科大类同学设置的一门化学基础平台课程。该课程精选化学学科最具代表性的概念和原理,阐明原理或公式的来龙去脉,注重展现出化学思维方式。
考虑到部分高中化学选修的安排,增加了高中物质结构部分的衔接内容,方便未接触物质结构部分的同学快速学习,补齐短板;同时,每章都为有高阶需求的同学介绍了H原子轨道、高斯分子轨道计算等对物质结构和相互之间作用关系的模拟计算,以尽量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学会从微观角度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见微知著,是理工类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理解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差异性,并理解两者之间从量变到质变的紧密联系,是合理处理各种自然科学问题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对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再多一点深刻的认识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普通化学原理》是理科大类平台中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主要为化学学科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同时适当涉及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具体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宏观物质及其聚集状态、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熟悉化学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理科后续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化学基础。
授课目标
1. 通过对《普通化学原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感受科学精神,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精神。
2. 培养学习者自学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运用所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原子结构
课时目标: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科学家的思考方法和探究精神,启迪科学思维,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的世界观、自然辩证法思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元素周期律本身蕴含着博大精深的自然辨证规律。学习其中的思想精髓,发现其内在蕴藏的普遍指导性意义。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 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2.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和排布原则。3. 学会用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4. 熟悉原子的电子构型与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原子半径、电负性、 氧化数的关系。
1.1近代原子结构发展历史(上)
1.1近代原子结构发展历史(下)
1.2.1现代原子结构模型-薛定谔方程
1.2.2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波函数
1.2.3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四个电子数、电子云
1.3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1.4.1元素周期表与周期性(上)
1.4.2元素周期表与周期性(下)
1.5原子结构习题1
1.6原子结构习题2
第二章 分子结构
课时目标:通过对共价分子几何结构判断的几种理论模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理论的特色和适用范围,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 熟悉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影响离子键(晶格能)强弱的因素。2. 熟悉经典价键理论和路易斯结构式的表示。3. 掌握价键理论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特点及键参数等概念。4. 熟悉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掌握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和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关系;掌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简单的分子的空间构型的方法。5. 熟悉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以及根据该理论解释简单双原子分子的成键。6.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命名。
2.1分子结构-离子键
2.2分子结构-经典价键理论
2.3分子结构-现代价键理论
2.4 分子结构-杂化轨道理论
2.5分子结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6分子结构-分子轨道理论(1)
2.7分子结构-分子轨道理论(2)
2.8分子结构习题讲解(1)
2.9分子结构习题讲解(2)
2.10分子结构习题讲解(3)
第三章 宏观物质及其聚集状态
课时目标:通过宏观物质气、液、固等聚集状态、溶液依数性理论和反渗透技术的介绍,使同学们学习从科学理论到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 掌握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熟悉物质性质与物质结构之间关系。2. 掌握理想气体定律和气体分压定律。3. 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3.1宏观物质及其聚集状态—分子间力
3.2宏观物质及其聚集状态—气体
3.3宏观物质及其聚集状态—液体
3.4宏观物质及其聚集状态—溶液(一)
3.5宏观物质及其聚集状态—溶液(二)
3.6宏观物质及其聚集状态—溶液(三)
3.7宏观物质及其聚集状态—晶体
3.8宏观物质聚集状态习题讲解 (1)
3.9宏观物质聚集状态习题讲解 (2)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课时目标:热力学定律深刻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对人生的启示。对比东西方哲学思想,塑造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 熟悉热力学的基本术语,掌握状态函数、标准状态、功、热、焓、熵、吉布斯函数变等基本概念。2. 明确等压热效应与反应焓变、等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之间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的基本计算;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进行的实际应用。 3. 掌握吉布斯函数变的基本计算,会用吉布斯函数变判据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并估算反应进行的温度范围;熟练判断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明确耦合反应的基本原理。
4.1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4.2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
4.3.1化学热力学基础——焓与Hess定律
4.3.2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热效应计算
4.4 化学热力学基础—自发过程与熵
4.5 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二定律
4.6 Gibbs 函数
4.7.1化学热力学例题
4.7.2化学热力学例题
4.7.3化学热力学例题
第五章 化学平衡
课时目标:通过介绍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化学平衡和进行化学平衡计算,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看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善于联系,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 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商及化学反应平衡的意义,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和标准吉布斯函数变之间的关系。2. 掌握非标态下化学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并理解其热力学物理意义。3. 能预测溶液浓度、气体压强及反应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熟悉化学平衡系统的计算。
5.1化学平衡——平衡常数
5..2化学平衡——Gibbs函数与标准平衡常数
5.3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5.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
5.5化学平衡例题1
5.6化学平衡例题2
5.7化学平衡例题3
第六章 化学反应速率
课时目标:通过讨论各种化学反应的温度、压力、催化剂等不同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使学生深入领会全局观念的重要性。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 熟悉活化能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熟悉各简单级数化学反应的相关计算;熟悉阿仑尼乌斯公式及Ea 与 k 的相关计算。3. 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理。
6.1化学反应速率-定义
6.2化学反应速率-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6.3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5化学反应速率例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需要具备高中化学的知识,尤其是物质结构基础部分。如果在高中没有选择此模块,请先学习预备章节的内容,通过考核后再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参考资料
1. 华彤文,王颖霞,卞江 等编著,普通化学原理 (第四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Martin S. Silberberg. Principles of General Chemistry (2nd Edition)
常见问题
Q : 课程的成绩如何评定?
成绩总分100分,完成各章测试题占60%(即每章各占10%);期末测试占35%;讨论发言的活跃度占5%。请注意,讨论发言的题目在各章课堂交流区,在此问题下回答讨论才记录成绩。最少回复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