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认证学习
人体生理学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3日 ~ 2025年06月26日
学时安排: 4
进行至第8周,共20周 已有 274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8)
spContent=人体生理学揭示正常状态下人体功能活动现象和规律并阐明其内在机制,是医学核心必修课。无论你是在校的医学生、在职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亦或是对人体生命科学感兴趣的社会大众,加入我们,生动学习、深入理解,共同探索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揭示人体的奥秘,更专业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呵护生命。
人体生理学揭示正常状态下人体功能活动现象和规律并阐明其内在机制,是医学核心必修课。无论你是在校的医学生、在职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亦或是对人体生命科学感兴趣的社会大众,加入我们,生动学习、深入理解,共同探索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揭示人体的奥秘,更专业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呵护生命。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人体是一个结构功能极其复杂的统一整体,现代生理学不断从研究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跨越到研究这种活动与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干预的内在关系,成为各临床学科开展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 临床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石,成为连接基础和临床学科的一门重要桥梁学科。现代生理学的研究技术和实验手段也是现代医学科学研究中最主要方法之一。人体生理学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任务是使医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学好人体生理学是了解人体生命现象的基础,是研究机体病理现象的前提,也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和科研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授课目标

掌握正常人体功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熟悉生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生理学发展动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思维模式和科学态度。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稳态;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
1.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生命活动的特征
1.3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1.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5 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
细胞的基本功能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钠泵的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静息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特点和意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熟悉:易化扩散;兴奋性及其变化;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2.1 易化扩散
2.2 钠泵的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
2.3 静息电位
2.4 动作电位的特点和意义
2.5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触发
2.6 兴奋性及其变化
2.7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2.8 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2.9 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血液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熟悉: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白细胞生理 和血小板生理 ;血液凝固的过程和调控。
3.1 血液的功能概述及理化特性
3.2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3.3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3.4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3.5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3.6 ABO与Rh血型系统
血液循环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工 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 生 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兴奋性、传导性和自 律性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和意义);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数值和影响 因素;心交感、心迷走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 压 力感受性反射;肾素 -血管 紧张素系统 、肾上腺素和 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 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熟悉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 量;微循环的概念、组成、通路和基本功能;组织液 的生成与回流及其影响因素;冠脉循环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冠脉血 流量的调节。
4.1 心脏泵血原理和过程
4.2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3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4.4 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4.5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4.6 心脏的起搏点
4.7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
4.8 动脉血压及其形成条件
4.9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4.10 微循环的通路及功能
4.11 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4.12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4.13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主要体液因素
4.14 冠脉循环
呼吸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 :肺通气的动力;胸 膜腔负压的形成及意义; 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 活性物质;呼吸的化学性调节。 熟悉:呼吸及其全过程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氧和二氧化碳在 血液中的运输;氧离曲线的特点、意义和影响因 素;肺牵张反射。了解:肺换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5.1 呼吸运动
5.2 胸膜腔内压
5.3 肺泡表面张力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5.4 肺换气
5.5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5.6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5.7 肺牵张反射
消化和吸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 :消化和吸收、机械 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 概念;胃液的性质、成分、 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的运动形式;胃排空的概 念、过程和调节;胰液的 性质、成分、作用及分泌 调节;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促进和抑制胃酸分泌 的内源性物质;胆汁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调节; 小肠的运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途径和机制。
6.1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6.2 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6.3 胃排空及其控制
6.4 胰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6.5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6.6 小肠的运动
6.7 排便反射
6.8 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6.9 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
能量代谢与体温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础代谢率;产 热和散热的器官和方式。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7.1 能量代谢、基础代谢
7.2 体温及其生理性波动
7.3 机体的散热
尿的生成和排出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 :肾血流量的特点及 其调节;肾小球滤过的相关概念和过程;影响肾小 球滤过的因素;血管升压 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 - 醛 固酮系统和心房钠尿肽 对尿生成的调节。熟悉:球旁器的组成及其功能;滤过膜的构成;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的转运;尿液的稀释和浓缩;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机制;肾内自身调节;清除率的概念和测定;排尿反射。
8.1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8.2 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8.3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8.4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8.5 近端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
8.6 葡萄糖的重吸收
8.7 尿液的稀释
8.8 尿液的浓缩
8.9 抗利尿激素
8.10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8.11 清除率
8.12 尿的排放
感觉器官的功能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特性;视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 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熟悉:痛觉的感受器及其适宜刺激;快痛和慢痛以及致痛物质;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折光异常---近视、远视和散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9.1 感觉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9.2 痛觉
9.3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9.4 眼的折光异常---近视、远视和散光
9.5 视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
9.6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9.7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9.8 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神经系统的功能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 :经典突触传递的过 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大 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脊髓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及其功能特征。熟悉:神经元的结构和分类;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递质和受体的基本概念;感觉传入通路; 内脏痛;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非快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眠的表现、意义。
10.1 神经纤维的传导兴奋功能
10.2 神经胶质细胞
10.3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
10.4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0.5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10.6 突触后抑制
10.7 感觉投射系统
10.8 脊髓休克,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10.9 牵张反射
10.10 去大脑僵直
10.11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10.12 睡眠的状态及生理意义
内分泌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掌握 :内分泌、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内分泌的细胞通讯方式;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熟悉:激素的化学分类;生长激素的作用和分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生物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11.1 激素的化学性质及作用的一般特征
11.2 生长激素的生物作用
11.3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作用
11.4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11.5 胰岛素的生物作用
11.6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1.7 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生殖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熟悉:睾丸的功能; 卵巢的生卵功能;月经周期及调控;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12.1 睾丸的功能
12.2 卵巢的生卵功能
12.3 月经周期及调控
12.4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细胞生物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参考资料

1. 王庭槐. 生理学(第10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2. 王庭槐. 生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John E. Hall, Michael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4th Edition, Philadelphia: Elsevier, 2021.

4. Linda S. Costanzo. Board review series Physiology, 6th Edition, Philadelphia: Wolters Kluwer, 2015.

西安交通大学
12 位授课老师
孟凯

孟凯

副教授

闫剑群

闫剑群

教授

刘健

刘健

教授

推荐课程

儿科学

周戬平

27395人参加

大学化学/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原理期末冲刺-3小时突击大学化学

虎哥讲化学

17084人参加

有机化学期末冲刺-6小时突击有机化学·上

虎哥讲化学

14190人参加

有机化学期末冲刺-6小时突击有机化学·下

虎哥讲化学

13230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