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新一代信息技术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2-4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2周,共19周 已有 99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02)
spContent=本课程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从信息与社会、平台与计算、程序与算法、数据与智能四个维度构建新时代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内容,不仅强化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与社会、计算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课程的主要特色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强化实践,将Python语言贯穿课程始终,通过大量编程实例强化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紧扣思政主题,凝练思政要素,聚焦创新素养、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养成。本课程可作为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线上资源使用,还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人员的入门学习资源。
本课程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从信息与社会、平台与计算、程序与算法、数据与智能四个维度构建新时代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内容,不仅强化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与社会、计算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课程的主要特色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强化实践,将Python语言贯穿课程始终,通过大量编程实例强化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紧扣思政主题,凝练思政要素,聚焦创新素养、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养成。本课程可作为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线上资源使用,还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人员的入门学习资源。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人文社科、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许多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性突破,并不断与各类专业交叉融合,涌现了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和新农科 “四新”专业体系。这些专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有增无减,“课程体系如何契合专业需求、课程内容如何融合新兴技术”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和内容之中,在强化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对大学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

2、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本课程共分六章,遵循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研发的《新时代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共分7章。第1章信息与社会,主要讲解信息革命、信息编码和信息伦理三方面的内容;第2章计算与平台,主要讲解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3章程序与算法,主要讲解程序设计思想、问题求解方法和经典算法原理;第4章计算机网络,主要讲解网络体系架构、网络核心协议、网络互连设备和网络安全技术;第5章物联网技术,主要讲解物联网感知技术、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第6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主要讲解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可视化方法、人工智能基本技术及应用等知识单元。

3、课程目标

课程的受众目标是全体大学生。课程主要从信息与社会、平台与计算、程序与算法、数据与智能四个维度布局内容,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之中,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同时,实施全体学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

4、课程特色和亮点

本课程强化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

本课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将Python语言贯穿教材始终;

本课程紧扣思政主题,聚焦创新素养、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养成。

授课目标

将Python语言贯穿课程始终,通过大量编程实例强化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 信息与社会
课时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知晓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2)理解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表示方法,如数制表示、进制转换和编码方法。(3)能够将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4)能够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5)理解英文字符的ASCII编码规则和中文字符的编码规则。(6)能够对给出的点阵字符(包括中文、英文)进行数字化编码。(7)理解信息技术与法律的关系,能够关注信息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风险。
1.1 信息与信息革命
1.2数制与进制转换
1.3 信息编码
1.4 信息伦理与道德法律
第二章 计算系统与平台
课时目标:(1)了解计算系统与平台的发展历程,理解单机系统和多机系统的不同作用。(2)理解单机系统的理论模型(图灵机模型)和实现模型(冯诺依曼体系)。(3)理解从逻辑门到运算器再到微处理的实现方法。(4)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装一个计算机系统。(5)理解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及其虚拟化技术,能够利用云平台开展网络交流活动。
2.1 计算系统与平台
2.2 单计算机系统模型
2.3 从逻辑门到运算器
2.4 计算机系统
2.5 云计算平台
第三章 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
课时目标:(1)理解指令、程序、程序语言的概念及其关系。(2)理解不同程序语言的优缺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编程环境。(3)掌握Python的基本语法,包括运算符和表达式、字符串和列表的使用。(4)能够使用Python语句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5)理解流程图的基本结构及其在问题求解中的应用。(6)能够通过问题抽象、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编码与调试对实际问题进行求解。(7)掌握Python函数和库的使用
3.1 指令与程序语言
3.2第一个Python程序
3.3Python基础语法
第四章 计算网络与网络安全
课时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分层体系。(2)理解计算机网络在数据发送中的封装过程。(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节点身份标识协议和数据传输协议。(4)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链路争用协议和资源共享协议。(5)能够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搭建和配置计算机网络。(6)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并能够在网络系统中实施身份认证。
4.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体系
4.2计算机网络协议
4.3计算机网络设备
第五章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课时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和物联网体系结构(2)理解传感检测模型、传感器的主要类型和典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理解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的原理和识读方法(4)理解RFID的工作原理和识读方法(5)了解常见的空间定位技术(6)理解物联网的几种典型应用
5.1物联网概述
5.2物联网感知技术
5.3物联网的标识技术
5.4空间定位技术
第六章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课时目标:(1)了解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3)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4)理解人工智能的几个经典算法,如搜算算法、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5)理解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了解深度学习框架和迁移学习
6.1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6.2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
6.3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问题
6.4人工智能相关算法举例
6.5机器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无。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桂小林,《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6

王移芝,桂小林,王万良等,《大学计算机(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9

西安交通大学
6 位授课老师
桂小林

桂小林

教授

崔舒宁

崔舒宁

副教授

乔亚男

乔亚男

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