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是在阴阳、五行、藏象等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吸收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的相关成果,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核心,研究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针灸疗法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安全绿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针灸学”针灸学MOOC课程是一门科普型专业课程,面向大专院校学生、中西医专业医生及广大针灸爱好者。 本课程将针灸学重新整合,融会贯通,力求简明扼要地将针灸学的概貌呈现出来。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历史悠久的针灸发展史,使学生了解针灸的起源和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部从定位、主治和现代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第三部分介绍了针灸的操作方法;第四部分以针灸临床常见病症为引,展示针灸疗法中独具特色的临床思维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 本课程的授课团队来自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是厦门大学的针灸推拿优秀教学团队。授课形式包括在线视频、资料阅读、课下作业、在线讨论,单元测试、期末考核等。 我们旨在以简短的视频,关键的知识点,让大家了解针灸学的概况,激发大家对针灸学的兴趣。 欢迎大家进入“针灸学”进行学习。
通过针灸学MOOC课程,引领学生走进针灸的世界。使学生了解针灸学为人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及其在世界医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熟悉临床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和针灸操作,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充分利用MOOC这一载体,启迪学生对传统医学的热爱,为深入系统地学习针灸学奠定基础。
第一周 针灸基础理论
1.1.0 针灸基础理论(上)
1.2.0 针灸基础理论(下)
第一周 单元测试
第一周 单元作业
第二周 腧穴总论
2.1.0 腧穴总论(上)
2.2.0 腧穴总论(下)
第二周 单元作业
第二周 单元测试
第三周 经络腧穴各论(一)
3.1.0 手太阴肺经
3.2.0 手阳明大肠经
3.3.0 足阳明胃经
3.4.0 足太阴脾经
第三周 单元测试
第三周 单元作业
第四周 经络腧穴各论(二)
4.1.0 手少阴心经
4.2.0 手太阳小肠经
4.3.0 足太阳膀胱经
4.4.0 足少阴肾经
第四周 单元测试
第四周 单元作业
第五周 经络腧穴各论(三)
5.1.0 手厥阴心包经
5.2.0 手少阳三焦经
5.3.0 足少阳胆经
5.4.0 足厥阴肝经
第五周 单元测试
第五周 单元作业
第六周 经络腧穴各论(四)
6.1.0 督脉及其腧穴
6.2.0 任脉及其腧穴
6.3.0 经外奇穴
第六周 单元测试
第六周 单元作业
第七周 针灸技术各论(一)
7.1.0 毫针刺法
7.2.0 灸法
第七周 单元作业
第七周 单元测试
第八周 针灸技术各论(二)
8.1.0 拔罐法及皮肤针法
8.2.0 耳针法
第八周 单元作业
第八周 单元测试
第九周 针灸治疗各论——头面躯体痛症
9.1.0 头痛
9.2.0 面痛
9.3.0 中风
9.4.0 面瘫
第九周 单元测试
第九周 单元作业
第十周 针灸治疗各论——内科病症
10.1.0 内科病症(上)
10.2.0 内科病症(下)
第十周 单元测试
第十周 单元作业
第十一周 针灸治疗各论——妇儿科病症
11.1.0 妇儿科病症(上)
11.2.0 妇儿科病症(下)
第十一周 单元测试
第十一周 单元作业
第十二周 针灸治疗各论——皮外伤科病症、五官科病症、急症及其他病症
12.1.0 皮外伤科病症
12.2.0 五官科病症
12.3.0 急症及其他病症
第十二周 单元测试
第十二周 单元作业
学生如果具有“ 中医基础理论”和“ 中医诊断学”的知识,比较更容易掌握这门功课的知识要点的学习。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 《针灸基础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张家维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出版
2 《针灸学》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徐恒泽主编、赖新生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3 《针灸甲乙经》校释(上、下册),山东中医学院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出版
4《针灸大成校释》,医药研究所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出版
5 《黄帝内经素问校释》(上、下册),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出版
6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主编,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5年出版
7 《中国针灸大全》,王雪苔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出版
8 《针灸学》,梁繁荣、王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