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岩石力学在线课程内容新颖、丰富,每章包括思维导图、本章要求、重点难点、章测题、工程案例及思考,便于学习者了解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明显的特点。该课程扎实、灵活,显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岩石力学在线课程内容新颖、丰富,每章包括思维导图、本章要求、重点难点、章测题、工程案例及思考,便于学习者了解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明显的特点。该课程扎实、灵活,显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岩石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能以及与力学有关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它既是力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又是力学和地学相结合的一个基础学科。 它涉及的各学科知识面广、专业理论基础深,是多个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在培养高端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主要的研究方法围绕工程地质研究方法、数学和力学分析法以及综合评价法展开,衍生出各种应用手段和实验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岩土工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岩石、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初始应力量测和计算,岩石力学理论在硐室、边坡、岩基工程中的应用等,能熟练运用岩石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与施工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主讲人苏培莉,女,1982.08出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2007.09 – 2010.06,获西安科技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04.09 – 2007.06,获西安科技大学岩土工程硕士学位;2000.09 - 2004.06,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2010.07 – 至今,就职于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06月进入西安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学习。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教学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多项横向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8篇,参与编写《岩石力学》教材1部,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授权并转让发明专利1项。任教以来,主要讲授《岩体力学》、《有限单元法》、《高等岩石力学》等课程,长期致力于岩土加固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讲人陈方方,女,1980年生,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力学与计算机方法、岩土工程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及城市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等。主要成果:主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项,主持校级科研及教学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等3项,陕西省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参与横向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完成著作1部,参编《结构及弹性力学有限单元法》、《土木工程概论》等教材2部。任教以来,主要讲授《岩体力学》、《有限单元法》、《土动力学》等课程,长期致力于岩土力学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课程共有40余个视频资料,无论您是在校大学生学习需求、还是考研需求、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需求,亦或是工作需求,本课程无疑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授课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岩石、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初始应力量测和计算,岩石力学理论在硐室、边坡、岩基工程中的应用等,能熟练运用岩石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与施工问题, 提高学生 对知识 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掌握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研究方法(3)了解岩体力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及熟悉岩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强度理论
课时目标:(1)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2)掌握岩石的强度特性(3)掌握岩石的变形特性(包括单向、三向压缩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岩石的流变特性等)(4)掌握岩石的强度理论
2.1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2.2 岩石的力学性质——单轴抗压
2.3 岩石的力学性质——单轴抗拉
2.4 岩石的力学性质——抗剪
2.5 岩石的力学性质——三轴抗压
2.6 岩石的流变特性——基本概念
2.7岩石的流变特性——岩石流变方程的建立
2.8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2.9 岩石的强度理论——最大正应变理论
2.10岩石的强度理论——莫尔强度理论
2.11 岩石的强度理论——八面体剪应力理论
2.12 岩石的强度理论——格列菲斯强度理论
2.13 岩石的强度理论——霍克布朗岩石破坏经验判据和双剪强度理论
岩体的力学性质
课时目标:(1)理解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2)掌握岩体结构面的相关概念及分析方法(包括结构面的几何特征、结构面的分类、分级以及实验方法)(3)熟悉结构面的变形特性(4)掌握结构面抗剪强度的确定方法(5)掌握岩体的力学变形特性(6)掌握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3.1 岩体结构
3.2 结构面的几何特征
3.3 结构面的试验方法
3.4 结构面的变形性质
3.5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3.6 结构面剪切破坏的判断方法及影响区间
3.7 岩体的试验方法
3.8 岩体的变形性质
3.9 岩体的强度
3.10 岩体的工程分级
3.11 重点与难点回顾
天然岩体中的应力
课时目标:(1)掌握初始应力状态的概念与研究意义(2)熟悉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分布的主要规律(3)掌握岩体初始应力状态的现场量测方法
4.1 地应力概念及三维地应力状态
4.2 岩体地应力的现场测量
4.3 重点与难点回顾
地下硐室围岩压力计算理论与支护技术
课时目标:(1)掌握围岩压力、围岩应力、应力重分布的基本概念(2)掌握无支护深埋圆形洞室二次应力状态的弹性分布、弹塑性分布规律(3)掌握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4)掌握松散岩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塑性形变压力的计算方法(5)掌握软岩及膨胀围岩的相关概念及其变形破坏特征(6)掌握硐室围岩稳定性的评价方法(7)掌握地下硐室支护作用原理及方法
5.1基本概念
5.2 无支护硐室围岩应力——圆形硐室围岩的轴对称弹性应力状态
5.3 无支护硐室围岩应力——圆形硐室围岩的一般弹性应力状态
5.4 无支护硐室围岩应力——椭圆形硐室围岩的弹性应力状态
5.5无支护硐室围岩变形——圆形硐室围岩的弹性位移
5.6 无支护硐室围岩应力——轴对称圆形硐室围岩的理想弹塑性分析
5.7 无支护硐室围岩变形——圆形硐室围岩的弹塑性位移
5.8 支护力作用下围岩应力分析
5.9 围岩压力计算——变形压力的计算方法
5.10 围岩压力计算——松动压力的计算方法
5.11 软岩及膨胀围岩压力
5.12 硐室围岩稳定性评价
5.13地下硐室支护
5.14 重点和难点回顾
岩石边坡
课时目标:(1)掌握边坡的相关基本概念及其应力分布规律(2)理解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 任建喜,张向东等.岩石力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6
[2] 陈海波,兰永伟,徐涛.岩体力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3] 高玮.岩石力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沈明荣,陈建峰.岩体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5] 蔡美峰.岩体力学与工程(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9
[6] 俞茂宏.材料力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7] 俞茂宏.强度理论新体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