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是一门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授课内容包括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部分。主要任务是为医学类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学生在掌握化学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方法后,能够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与其他化学课程不同的是,我们在讲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贯彻为医学服务的宗旨,切实加强化学与医学的联系。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酸碱质子理论及相关的主要计算,初步具有运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释一些医学现象的能力。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理化性质及一些典型有机化合物在医药上的用途。
01 溶液
1.1 溶解度原理
1.2 溶液的组成标度
1.3稀溶液的依数性
01 溶液
02 电解质溶液
2.1 酸碱质子理论
2.2 水溶液中的质子传递平衡
2.3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02 电解质溶液
03 缓冲溶液
3.1 缓冲溶液及缓冲作用原理
3.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3.3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3.4缓冲溶液的配制
3.5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03 缓冲溶液
04 烃
4.1 烷烃
4.2 烯烃
4.3 炔烃
4.4 脂环烃
4.5 芳香烃
04 烃
05 醇、酚、醚
5.1 醇
5.2 酚
5.3 醚
05 醇酚醚
06 醛和酮
6.1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6.2 醛、酮的结构和性质
06 醛和酮
07 羧酸、取代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
7.1 羧酸
7.2 取代羧酸
7.3 羧酸的衍生物
07 羧酸、取代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
08 有机含氮化合物
8.1 胺
8.2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08 有机含氮化合物
09 医用化学实验
9-1 熔点的测定
9-2 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9-3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翻转教学)
9-4 水硬度的测定(翻转教学)
9-5 折光率和旋光度的测定
9-6 分光光度法测定Fe3+的含量
9-7 阿司匹林的制备(翻转教学)
9-8 糖和蛋白质的性质(翻转教学)
医用化学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对预备知识无严格要求,具有高中化学基础的同学都可以很好的掌握本门课的知识。
1.《医用化学》(第3版),董丽、刘振岭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2.《基础化学》(第10版),李雪华、马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有机化学》(第10版),罗美明、李发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4.部分资源来自网络,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 ,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团队联系。邮箱:ldong@x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