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立足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传承非遗文化知识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田野调查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为核心,自2007年以来采取“1+1”互动教学传承模式(由民间艺人现场演示,讲授心得体会,由专业教师负责现场讲授,归纳总结).
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保障。建成后,授课教师应用在线资源,将能实现MOOC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将更方便地获取课程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本课程还将服务外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促进“非遗”知识的普及,实现良好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柳琴戏鉴赏
柳琴戏鉴赏
赏析徐州柳琴戏《喝面叶》
一首诗中的小戏
一首诗中的小戏
叮叮腔的唱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自己人的大戏 徐州梆子
自己人的大戏 徐州梆子
燕凌老师作为梆子戏的传承人,具有哪些个人特色?
淮剧
淮剧
关于淮剧的主要唱腔的特点
中国戏曲概论
中国戏曲概论
淮海地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刘邦传说
东海孝妇传说
梁祝传说
老子故事传说
民间传说与历史典籍中的刘邦形象有什么异同?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海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沛县武术
彭祖引导术
邳州舞狮
简述淮海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情况
徐州民间文学概论
徐州民间文学概述与彭祖传说
彭祖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历史地位
刘邦传说
淮海地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海地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间工艺布老虎传承创新
民间木板年画
民间泥塑概述
徐州剪纸
举例简析徐州地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本课程立足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传承非遗文化知识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田野调查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为核心,授课对象为3年级学生,累计授课人数为1200人。
1. 陶立璠,樱井龙彦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2.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
3. 刘红婴.世界遗产精神.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 周耀林、王三山、倪婉主编.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5. 刘红婴,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