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课程源自我们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校本研修班的实践,历时三年时间,不断循环迭代,始终注重理论指导,突出实践性,提升针对性。它是课程,更是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我们用课程的形式,将所获倾囊相授。期待能播下希望的种子,静待花团锦簇,硕果累累!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2017年陕西省高校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课程,于2018年12月通过陕西省教育厅的验收。

本课程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技术的教育功能,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重新构造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学更能够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具体的学习内容包括指导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与教学的理论依据,实施混合式教学之前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辅助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技术、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使用和维护技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活动的策略。


授课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员能够具备多媒体素材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在线教学平台管理与维护等基本教育信息技术。

引导学员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基于在线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熟练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

引导学员掌握常用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方法,熟练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估的手段,能够稳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深度。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师教育专业背景,即便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生教育,也应该对学习和教学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样对课程中出现的一些理论或者概念才可能有相对完整的理解。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在线课堂平台的维护,因此对选修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最好具备相当于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标准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微信公众号和课程QQ群二维码如下,诚邀各位关注公众号,加入QQ群。


证书要求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单元测试、单元作业、课程讨论以及测试四部分的得分累加而成。总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参考资料

课程的每一章都为大家推荐了几篇研究文献,作为大家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辅助资源。部分文献已经直接在课程资料中提供给了学习者,在这里一并感谢这些文章的作者。

第一章 导学

[1]王鶄,杨倬.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17.04:85-89+102.

[2]谢幼如吴利红邱艺张惠颜李伟,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课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17.10:1-7.

[3]李逢庆韩晓玲,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17,(11):108-113.

[4]程亚萍,康奈尔笔记法:深度阅读的有效途径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67-70.

第二章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2004(03):1-6.

[2]袁玉芝,陈立华.多媒体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05):1-3.

[3]袁杰,闫志明.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8(18):75-77.

[4]储君,和学新.“互联网+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与有效实现[J].教学与管理,2017(18):77-79.

[5]肖爱芝.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44-47.

第三章 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1]高记,吴遐,许长勇.基于关联主义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101-106.

[2]李彤彤,庞丽,王志军.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3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05):99-107.

[3]杨丽,何红霞.MOOC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115-120.

[4]郭文革.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08):59-63.

第四章 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研究

[1]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8(02):7-8.

[2]李赫,陈晓慧.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58-60.

[3]杨柳,曹殿波.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04):31-33.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

第五章 多媒体素材处理技术

[1]彭立,王少华.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制作[J].中国电化教育,1998(12):44-46.

[2]冯中毅,宋金东.多媒体课件开发软硬件概述[J].电化教育研究,1999(02):3-4.

[3]郑小军,王屹,卢文华.论多媒体CAI课件(积件)开发的模式和多媒体素材库(积件库)的规划与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0(09):49-52.

第六章  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3]张生,王丽丽,苏梅,齐媛.微课程设计要素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72-77.

[4]范福生.微课的制作及应用浅探[J].教学与管理,2014(16):36-37.

第七章  实施混合式教学

[1]严大虎,姚晓慧.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1(33):149-150.

[2]严大虎,陈明.选注重理解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107-109.

[3]魏礼飞.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1(01):33-36.

[4]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J].教育研究,2001(04):43-46.


常见问题

Q :  1.在本课程中可以学到哪些内容?

A :  课程里主要介绍了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原理和策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技术,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技术等内容。

Q :  2.课程适合有什么需求的学习者?

A :  如果您是参与教学的教师(大、中、小学),希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希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微课等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甚至您只是希望了解一下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您都会在课程中有所收获。

Q :  3.课程中会有哪些学习任务?

A :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特别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参与相应的练习、作业、测试等活动。因为要达到实用的水平,只能通过实践练习才能实现。我们在课程的相应章节安排了多媒体课件、微课作品的创作任务,也给大家提供了免费的在线教学平台辅助大家建设在线课程。

Q :  4.每个周大约需要投入多长时间进行课程的学习?

A :  我们每个周给大家安排的一小时左右的视频学习,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继续开展2到3小时的练习、训练、作业、研究等学习活动。

Q :  5.课程学习完毕之后,我们能够实现什么样的学习成果?

A :  如果您完整的参与了课程安排的所有内容和环节,您应该可以具备微课录制与编辑、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应该可以具备依托在线课程平台规划和设计在线课程的能力,甚至您还可以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Q :  A :  6.其他未尽事宜请您通过课程论坛、QQ群等渠道随时沟通。课程QQ群号码:48837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