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于 2017 年获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2019 年获批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
以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为支撑,课程团队及时总结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扎实的做好资源建设,将知识结构碎片化,重新调整课程结构,补充施工现场实拍视频,及地基模型讲解视频,充分利用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智能建造技术)丰富课程资源,以江苏省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为主体,引进了行业主管部门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加入课程团队,利用他们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依托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智能建造技术)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加强 VR.MR 的新技术在课程中的使用,将虚拟仿真实训引入课程,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同时紧扣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配套教材改版后获批人社部规划教材,正式出版。
本课程于 2017 年获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2019 年获批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
以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为支撑,课程团队及时总结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扎实的做好资源建设,将知识结构碎片化,重新调整课程结构,补充施工现场实拍视频,及地基模型讲解视频,充分利用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智能建造技术)丰富课程资源,以江苏省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为主体,引进了行业主管部门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加入课程团队,利用他们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依托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智能建造技术)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加强 VR.MR 的新技术在课程中的使用,将虚拟仿真实训引入课程,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同时紧扣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配套教材改版后获批人社部规划教材,正式出版。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土木建筑大类专业核心必修课,48 学时,面向高职二年级学生开设,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建筑力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检测,后续课程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BIM 技术应用、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等课程。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能运用土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地基与基础施工中的常规问题,能识读常规基础并指导施工,能掌握特殊地基的处理方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养高。
3.课程结构与内容
课程建设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对接施工员、质量员和造价员岗位标准,紧扣职业教育特征,对知识点进行重构,融入中国元素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植入安全、责任、文明意识和劳动精神,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讲述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中最为核心的要义和精华,同时搭建双语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开发课程双语数字资源,有效实现了“国际教育资源本土化”和“本土教育资源国际化”。
课程分为 8 个学习情境:绪论、土的基本性质认知、土力学基本原理、土方工程施工、基坑工程施工、浅基础施工、桩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各情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分若干任务,按工作过程设计各任务,将实际工程项目与理论知识融合、项目实施中的任务解决与技能掌握融合、项目技术点与课程重点融合,培养学生以“精益创新"为核心的工匠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
(1)认知地基土的生成机理、工程特点、分类方法、分布规律,熟悉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2)认知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土的抗剪强度的组成及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认知建筑工程基础类型,理解基础工程施工构造要求。
职业技能目标:
(1)能够识读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和基础施工图纸。
(2)具备使用图集进行基础构件钢筋下料的计算能力。
(3)能够独立编制桩基础的专项施工方案。
(4)学会基本土工试验的操作。
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加强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大纲
土的基本性质认知
2.1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2.2 土的颗粒级配
2.3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2.4 黏性土的稠度
2.5 无黏性土的相对密实度
2.6 土的压实性
2.7 土的渗透性
2.8 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2.9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2.1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
土力学基本原理
3.1 土的自重应力
3.2 基底压力
3.3 地基附加应力及有效应力
3.4 土的侧限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
3.5 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
3.6 土的抗剪强度(库伦)
3.7 极限平衡理论(库伦摩尔准则)
3.8 地基承载力
3.9 土压力的概念(静止土压力)
3.10 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3.11 特殊工况下土压力计算
土方工程施工
4.1 土的工程分类与可松性
4.2 土方工程量计算1(一般规定、基坑基槽)
4.3 土方工程量计算2(平整场地)
4.4 土方机械化施工
4.5 基坑验槽与回填
基坑工程施工
5.1 支护结构的选型
5.2 基坑降水施工
5.3 井点降水方案设计
5.4 基坑边坡塌方的主要原因及措施
浅基础施工
6.1 独立基础图纸识读与构造
6.2 基础插筋
6.3 条形基础图纸识读与构造
6.4 筏形基础图纸识读与构造
6.5 浅基础工程施工
桩基础施工
7.1 认识桩基础
7.2 预制桩分类
7.3 静力压桩施工
7.4 钻孔灌注桩施工
7.5 桩基检测技术
地基处理
8.1 区域性地基
8.2 换填垫层法
8.3 碾压法与夯实法
8.4 排水固结法
8.5 复合地基法
8.6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前修课程有《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等;
后续课程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等。
参考资料
本课程配套教材: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第2版)》(9787305248856) 陈礼飞、朱桂春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课程参考教材: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陈希哲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