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岩体力学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4月21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4-6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4周,共11周 已有 82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3)
spContent=岩体力学是以岩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是力学、地质学与工程学交叉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科学。岩体力学课程是为地质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岩石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岩体的变形与力学性质、岩体中的天然应力、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斜坡岩体稳定性分析、地基岩体稳定性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岩块、结构面、岩体等地质特征与物理力学特性,掌握隧道、斜坡、坝基岩体稳定分析计算方法。
岩体力学是以岩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是力学、地质学与工程学交叉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科学。岩体力学课程是为地质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岩石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岩体的变形与力学性质、岩体中的天然应力、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斜坡岩体稳定性分析、地基岩体稳定性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岩块、结构面、岩体等地质特征与物理力学特性,掌握隧道、斜坡、坝基岩体稳定分析计算方法。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岩体力学”是为高等院校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方向)、采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岩体力学”与“土力学”是研究对象不同的两门课程。“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为岩体,“土力学”的研究对象为土体,它们共同构成了岩土工程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

岩体力学是以岩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关注岩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以及稳定性。同时,由于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具有非连续性、非均质性、各向异性与差异性的地质体,因而,岩体力学又具有明显的地质特性。另外,岩体力学是服务于岩土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等的应用基础学科,具有显著的工程学特性。因此,岩体力学是力学、地质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根据岩体力学的特征,结合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本课程围绕岩体、力、变形与破坏、工程应用四个关键词展开,共十一章。首先,介绍岩体的地质特征与物理性质,主要涉及岩块的地质特征、结构面的地质特征、岩体的结构特征、岩体的天然应力、工程岩体分类、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热学性质等内容。其次,介绍岩块、结构面与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涉及岩块的变形与强度、岩石的强度理论、岩石的本构关系、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岩体的变形与强度等内容,其中岩块、结构面与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及强度是岩体力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最后,介绍岩体力学的工程应用,主要涉及斜坡岩体、地下洞室围岩、地基岩体等各类岩体的重分布应力的大小及分布特征、变形破坏特征、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等内容。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岩块、结构面、岩体的地质特征、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掌握隧道岩体、斜坡岩体与地基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解决岩体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绪论
1 绪论
岩体地质和结构特征
2.1 岩块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
2.2 结构面的地质特征
2.2.1 结构面的成因与规模
2.2.2 结构面的几何特征
2.3 岩体结构特征
2.4 工程岩体分类
岩石的物理性质
3.1 岩石的密度与空隙
3.2 岩石的水理性质
3.3 岩石的热学性质
岩石的变形与强度
4.1 岩石的单轴压缩变形与强度
4.1.1 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
4.1.2 岩石的单轴压缩变形特征
4.1.3 岩石的单轴压缩与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
4.2 岩石的三轴压缩变形与强度
4.3 岩石的剪切试验及强度
4.4 岩石的拉伸试验试验及抗拉强度
4.5 岩石的蠕变性质
岩石的强度理论与本构关系
5.1 岩石的强度理论
5.1.1 库仑强度理论
5.1.2 莫尔、格里菲斯等强度理论
5.2 岩石的本构关系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
6.1 结构面的变形
6.2 结构面的强度
岩体的力学性质
7.1 岩体的变形性质
7.2 岩体的强度性质
7.3 岩体的动力学性质
岩体天然应力
8.1 天然应力的成因
8.2 天然应力的分布规律
8.3 天然应力的测量
斜坡岩体稳定性分析
9.1 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特征
9.2 斜坡岩体的变形与破坏
9.3 斜坡稳定性
地下洞室围岩应力与稳定性分析
10.1 地下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
10.2 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
10.3 地下洞室围岩压力计算
地基岩体的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
11.1 地基岩体的应力分布特征
11.2 地基岩体的承载力计算
11.3 地基岩体沉降计算
11.4 地基岩体抗滑稳定计算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 《综合地质学》

(2) 《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3) 《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徐能雄, 张彬, 武雄等. 2020. 岩体力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刘佑荣, 唐辉明. 2008. 岩体力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3、蔡美峰, 何满潮, 刘东燕等. 2002. 岩石力学与工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凌贤长,蔡德所. 2002. 岩体力学[M],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5、沈明荣. 1999. 岩体力学[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6、孙广忠. 1988. 岩体结构力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7、肖树芳, 杨淑碧. 1987. 岩体力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位授课老师
徐能雄

徐能雄

教授

程骋

程骋

副教授

秦严

秦严

副教授

推荐课程

【DeepSeek适用】小白玩转AI大模型应用开发

林粒粒

214人参加

小白玩转 Python 数据分析

林粒粒

78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