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宋词凝固着古典化的审美、情感与精神,活跃在雅俗文化之间,流播于宫廷宴席、歌楼瓦肆,是女性幽怨的低吟,也是文人飘逸的风姿,更不乏壮士激烈的高歌。本课程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从词人、词派、词法、词籍与词论等方面深入宋词经典,注重经典性和学术前沿的结合,兼备理论思考和实践启发。
宋词凝固着古典化的审美、情感与精神,活跃在雅俗文化之间,流播于宫廷宴席、歌楼瓦肆,是女性幽怨的低吟,也是文人飘逸的风姿,更不乏壮士激烈的高歌。本课程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从词人、词派、词法、词籍与词论等方面深入宋词经典,注重经典性和学术前沿的结合,兼备理论思考和实践启发。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计划10周,讲授10讲。每讲由“课程视频”、“讨论对话”、“延伸探索”、“练习思考”四个部分构成。课程视频为课程核心部分,讨论对话是课程的多元互动部分,延伸探索和练习思考为课程实践部分。
课程视频:每一讲设立一个专题,其课程视频按照知识点拆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视频段落,每段视频约10-20分钟左右。
讨论对话:安排在每一主题的讲授之后,由教师与助教或学生开展对话,重在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加深感受,促进独立思考。
延伸探索:主要在论坛上进行,鼓励学生们在论坛中展开自己的思辨和对问题的学术探索,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与助教尽量全面地回答论坛上学生提出的问题。
练习思考:属于过程训练的实践范畴,以在线练习为主,需要学生登录网站选择相应的题目完成作业,目的是对于教学过程的强化与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练习题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主题的学习。
期末考试通过网站完成,届时会提供多道题目,并要求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三周为复习考试周。成绩为三级计分制:优秀(85-100分)、合格(60-84分)、不合格(59分以下)
本课程内容发布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二上午10点发布。
授课目标
提高原典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体认和文化认同。
培养丰富的情感感知,沟通古今心灵世界。
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提升人文素养,奠定专业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基础。
课程大纲
第一周 词乐与词体
开篇
1.1燕乐
1.2燕乐与词的兴盛
1.3燕乐曲辞
1.4词的性质与功能
1.5词体的形式特征
1.6讨论对话:词乐词体
第一周测验题
第一周作业题
第二周 经典名家柳永
2.1.1柳永
2.1.2柳永的家世与生平
2.2柳词经典性-发展慢词
2.3柳词经典性-赋笔章法
2.4柳词经典性-雅俗并陈
2.5柳词文化语境
2.6柳氏家法
2.7讨论对话:柳永
第二周测验题
第二周作业题
第三周 经典名家欧阳修
3.1欧阳修六一之号与欧词生活情感
3.2欧词的词史地位
3.3欧词的风格特征
3.4欧词的真伪
3.5欧词名篇踏莎行
3.6讨论对话:欧阳修
第三周测试题
第三周作业题
第四周 经典名家苏轼
4.1说不尽的苏东坡
4.2苏轼词的创作及其定位
4.3.1苏词革新-提高词品
4.3.2苏词革新-扩大词境
4.3.3苏词革新-转变词风
4.3.4苏词革新-推进词律
4.4讨论对话:苏轼
第四周测试题
第四周作业题
第五周 经典名家李清照
5.1李清照及其生平
5.2易安体
5.3李清照声声慢
5.4易安体渊源影响
5.5讨论对话:李清照
第五周测试题
第五周作业题
第六周 经典词法清真词法
6.1周邦彦生平及创作
6.2清真词法-融化诗句
6.3清真词法-叙事章法
6.4清真词法的影响
6.5讨论对话:清真词法
第六周测试题
第六周作业题
第七周 经典词派花间词
7.1花间词的来源《花间集》
7.2花间鼻祖温庭筠
7.3花间词特质
7.4花间词名物
7.5花间词中的人物
7.6讨论对话:花间词
第七周测试题
第七周作业题
第八周 经典词派辛姜词派
8.1南宋时局与辛词派
8.2辛词派阵容
8.3辛派词特征
8.4南宋崇雅与姜词派
8.5姜夔词派成员
8.6姜夔词派特征
8.7辛姜词派的互动
8.8讨论对话:辛姜词派
第八周测试题
第八周作业题
第九周 经典词籍
9.1词别集
9.2词总集
9.3词籍的著录笺注
9.4草堂诗余
9.5宋词三百首
9.6讨论对话:词籍
第九周测试题
第九周作业题
第十周 经典词论
10.1词论总论
10.2苏门词论
10.3李清照词论
10.4南渡后词论
10.5张炎词源
10.6讨论对话:词论
第十周测试题
第十周作业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对于唐宋词的著名词人、词作有初步的了解和丰富的兴趣。
本课程与浙江大学《唐诗经典》《小说经典》为系列课程,可同时修读,或按兴趣任意选择修读。
参考资料
配套教材:
陶然、咸晓婷、胡可先《宋词经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2)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3)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