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走进古典文学
第1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8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7周,共19周 已有 767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47)
spContent=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部分。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进入既丰富多彩又底韵深邃的中国古典文学殿堂。在浩如烟海的作家作品当中,撷取典范意义的专题,运用切实可行的解读方法,举一反三,以窥全豹。
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部分。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进入既丰富多彩又底韵深邃的中国古典文学殿堂。在浩如烟海的作家作品当中,撷取典范意义的专题,运用切实可行的解读方法,举一反三,以窥全豹。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计划10周,讲授10个主题。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时段集中于中古时期,适当向前追溯与向后延伸。每个主题由“课程视频”“延伸探索”“练习题”三个部分构成。课程视频为课程核心部分,延伸探索和练习题为课程实践部分。课程视频:每一讲设立一个专题,其课程视频按照知识点被拆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延伸探索:主要在论坛上进行,鼓励学生们在论坛中展开自己的思辨和对问题的学术探索,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与助教尽量全面地回答论坛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练习题:属于过程训练的实践范畴,以在线练习为主,需要学生登录网站选择相应的题目完成作业,目的是对于教学过程的强化与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练习题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主题的学习。期末考试:通过网站完成,届时会提供多道题目,并要求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成绩为三级计分制:优秀(85-100分)、合格(60-84分)、不合格(59分以下)。

本课程由浙江大学十位博士生导师担任主讲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涌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云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胡可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汪维辉,浙江大学教授楼含松,浙江大学教授王德华,浙江大学教授陶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冯国栋,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叶晔,浙江大学副教授咸晓婷。

授课目标

1.提升知识与能力。领会古典文学的内涵和意义,增加根源性学养,练就攻读原典的能力。

2.掌握过程与方法。重视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训练,获取过程与方法的锻炼,形成通达的见识。

3.培养情感与态度。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创新思维。

课程大纲
古典名家:韩愈(胡可先主讲)
1.1 韩愈的崇高地位
1.2 韩愈的生平和思想
1.3 韩诗新变(上)
1.4 韩诗新变(下)
1.5 韩门弟子(上)
1.6 韩门弟子(下)
古典名家:屈原(王德华主讲)
2.1 屈原其人及其几个问题
2.2 从《离骚》看屈原精神(上)
2.3 从《离骚》看屈原精神(下)
2.4 屈原作品及综合阅读
2.5 屈原骚体的文体特征
2.6 屈原精神及骚体对后世的影响
古典名著:《世说新语》(汪维辉主讲)
3.1 《世说新语》的作者、书名和内容
3.2 《世说新语》中的自然之美
3.3 《世说新语》中的语言之美
3.4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之 美(一)
3.5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之 美(二)
3.6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之 美(三)
3.7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之 美(四)
3.8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之 美(五)
古典名著:《文心雕龙》(冯国栋主讲)
4.1 阅读经典的意义
4.2 刘勰及《文心雕龙》
4.3 《文心雕龙·神思》选读(上)
4.4 《文心雕龙·神思》选读(中)
4.5 《文心雕龙·神思》选读(下)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楼含松主讲)
5.1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5.2 《三国演义》的内容构成
5.3 《三国演义》的主题取向
5.4 《三国演义》的体裁特征
古典题材:唐代山水诗(咸晓婷主讲)
6.1 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6.2 晋宋时期山水诗的兴起
6.3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6.4 山水诗与诗歌物我关系之变
6.5 山水诗的空间表现方式
古典题材:宋代怀古词(陶然主讲)
7.1 中国文学中的怀古和咏史
7.2 唐五代的怀古咏史词
7.3 北宋的怀古咏史词
7.4 南宋的怀古咏史词
7.5 金陵怀古
7.6 京口怀古
7.7 赤壁怀古
7.8 钱塘、钓台与姑苏怀古
7.9 咏史词中的历史感慨
7.10 咏史词中的托古讽今
古典题材:古代竹枝词(叶晔主讲)
8.1 竹枝词的起源及地方意识的兴起
8.2 刘禹锡、白居易的采风竹枝
8.3 杨维桢:竹枝词的地方意识
8.4 朱彝尊:竹枝词的拓新意识
8.5 董伟业:竹枝词的批判精神
8.6 洋场竹枝词和海外竹枝词
古典拓展:古诗与汉语核心义(王云路主讲)
9.1 古人如何造字
9.2 词义如何产生与发展(上)
9.3 词义如何产生与发展(下)
9.4 汉语词汇的核心义
9.5 汉语词汇核心义在解读古代诗歌方面的功用
古典拓展:灿烂的敦煌文化(张涌泉主讲)
10.1 文献保存
10.2 文本求真
10.3 文脉传承
10.4 文化自信
(说明:这是目前暂时公布的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每周的课程公告为准)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对于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经典名篇和重要著作有初步的了解。

参考资料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

《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

《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宋词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竹枝词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敦煌文献整理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常见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一直引起研究者、爱好者特别是大学生的兴趣,但绵延三千余年,文献浩如烟海,因而在10周时间完成这门课的教学,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尝试用以下三种方式解决这一矛盾:

        1.选择有代表性的名家、名著、题材进行讲授,以点带面,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

        2.注重兴趣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教学方式除了视频展示之外,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平台上的多元互动。

        3.我们重点开发古代文学的课程群,与本课程相互补充。已经上线的课程有《唐诗经典》《宋词经典》《古代小说经典》《李白杜甫研究》。

浙江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胡可先

胡可先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6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