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城研究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通过对其自然环境、选址规划、营建沿革,以及城市布局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梳理,以从古代都城发展的角度揭示华夏文明多元一统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华文明对东北亚地区的辐射影响,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以及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贡献,并培养学生从微观认知走向宏观认识。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国古代都城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缩影和物化载体。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代都城遗址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因此,古代都城考古始终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课题,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史、思想史、军事史、民族史,以及历史地理学、文献学、建筑史学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课程将以时间轴为纵向发展主线,以空间系为横向互动平面,立足于中国古代都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收获,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古代都城,通过对其自然环境、选址规划、营建沿革,以及城市布局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梳理,以从古代都城发展的角度揭示华夏文明多元一统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华文明对东北亚地区的辐射影响,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以及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贡献,并达到培养学生从微观认知走向宏观认识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面向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有一定历史学考古学基础的学生以及需要中国古代都城相关知识的旅游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同学修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都城形成纵向上的时间认知,从史前时期的良渚、陶寺到历史时期的明清北京城,构成一条清晰的中国古代都城发展脉络,将都城史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除在课堂上进行纵向的时间把握外,也须学生自己选择专题进行相关资料查找及研究,课上进行讨论与展示,并形成课程作业,主要的“专题”有:中国古代都城的礼制建筑;中国古代都城的“城”与“陵”;中国古代都城的闾里、坊肆与市场;中国古代都城的交通与漕运;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思想;“单城制—双城制—三城制”的发展演进;两京制与陪都制度的发展演进;中国古代都城的对外交流与影响等。通过这些专题,学生可以细致把握中国古代都城在某个点上具备的特征,对中国古代都城形成更加完整的认知。

 


授课目标

课程目标:

 

1、了解华夏文明多元一统的发展脉络;

 

2、探讨中华文明对东北亚地区的辐射影响;

 

3、探讨中华文明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4、探讨中国古代都城对现今历史文化、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的影响。



课程大纲
证书要求

课程总分由三部分组成:

1、单元测验(20%)

2、单元作业(30%)

3、期末考试(50%)

60以上可以申请认证证书,证书收费100元。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上、下册),刘庆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2.《古代城市》(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曲英杰,文物出版社,2003年6月;

 

3.《中国古都和文化》,史念海,中华书局,1998年;

 

4.《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杨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5.《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贺业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3月,

 

6.《地下长安》,刘庆柱,中华书局,2016年1月

 

7.《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06月;

 

8.央视网:《百家讲坛》考古探源,地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