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认证学习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 2025年07月07日
学时安排: 2-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6周,共20周 已有 267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10)
spContent=“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课程面向所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以及在职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在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和结构中培养研究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揭示科学研究诸环节的本质、原则和思维方法,并倡导科学情报意识,提高科学研究者和科学研究管理者的思维能力、竞争能力和管理能力。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课程面向所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以及在职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在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和结构中培养研究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揭示科学研究诸环节的本质、原则和思维方法,并倡导科学情报意识,提高科学研究者和科学研究管理者的思维能力、竞争能力和管理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重点在于帮助学者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科学研究,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和过程,特别是科研选题、文献阅读和科学论文建构的原则和方法,加强研究创造能力,提高同行竞争力。


本课程属于素质类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办法,包括测试、讨论和作业等类型。测试题为客观题,由系统评分;作业题为分析、写作题,由同学互评。测试和作业跟随各章内容开放,其中测试提交截止时间放在学期末,作业提交截止、互评开始和互评截止时间参见开课通知或作业发布时的具体安排。根据研究生的性质和学习特点,本课程不安排期末考试。


强烈推荐:本课程特别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前修习或浏览,有助于理解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结构的本质,提高本科毕业生和硕博毕业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认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术导师和研究生管理者可考虑引用本课程以提高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对科研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既可以作为纯线上课程,也可以作为混合式课程的线上资源使用。


本课程有书面教材出版,可根据学习习惯和需求选用。(参见下面的参考资料信息)

授课目标

掌握批判性思维技巧。

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和过程,提高创造力和竞争力。

课程大纲
批判性思维基础
课时目标:了解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1.1 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
1.1.2 “我认为”和“我觉得”
1.2.1 批判(criticism)
1.2.2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1.3 批判性思维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1章测试
科学与科学研究的结构
课时目标:理解科学问题的本质和难度,介绍具有实用价值的选题原则,洞悉“开题报告”的秘密和写作要点。
2.1 什么是科学
2.2 科学史与科学发展规律
2.3 科学研究方法:步骤与结构
第2章测试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
课时目标:理解科学问题的本质和难度,介绍具有实用价值的选题原则,洞悉“开题报告”的秘密和写作要点。
3.1.1 科学问题的定义
3.1.2 科学问题的难度
3.2.1 科研选题的需要性原则
3.2.2 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原则
3.2.3 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原则
3.3 开题报告及其结构
第3章测试
批判性阅读与文献综述
课时目标:掌握文献阅读的方法,对观点的识别、判断和把握,理解“文献综述”的本质。
4.1.1 断言有真假之分
4.1.2 断言表达含混
4.1.3 澄清概念——下定义
4.2.1 阅读的层次1:基础阅读
4.2.2 阅读的层次2:检视阅读
4.2.3 阅读的层次3:批判性阅读
4.2.4 阅读的层次4:主题阅读
4.3 读出失败,写出文献综述
第4章测试
第4章作业
论证与推理
课时目标:学习分析和评论论证的方法,在推理中理解知识在判断中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理解批判性思维的特点——合理性、反思性和前瞻性(建构性)。
5.1 科学家会推理
5.2.1 论证及其结构
5.2.2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5.2.3 识别论证
5.3.1 论证方式: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
5.3.2 未表达前提
5.4.1 分析论证的步骤
5.4.2 分析式和图示
5.4.3 分析论证练习
5.5.1 评论论证的标准
5.5.2 评论论证练习
5.6.1 解释世界
5.6.2 科学家建立假说——归纳推理
5.6.3 科学家证明假说——演绎推理
第5章测试
科学论文——批判性写作
课时目标:区分研究报告与科学论文,掌握建构论证的规则,根据论文的结构要求开展科学写作。
6.1 研究报告与科学论文
6.2 建构论证的规则
6.3.1 科学论文目的——解决问题
6.3.2 科学论文的结构
6.4 结语:科学研究、科学交流及科学家的情报意识
第6章测试
第6章作业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过或正在学某一专业,对科学研究本身或科学家的行为感兴趣。

参考资料




王彦君,《批判性思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2024年第3次印刷。




常见问题

Q : 我是本科生,我能选修这门课吗?

A : 当然可以。今天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要通过科学研究获得学位,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课程就是帮助你养成理性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你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Q : 这门课只是针对科学研究的吗?

A : 课程的名称确实是“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强调的是把批判性思维应用于科学研究;但是要应用批判性思维,就要先掌握批判性思维,所以这门课也是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力图在同一个时间里既掌握批判性思维又应用于科学研究。


Q : 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除了“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 ”课程外,还有同一个老师讲的“ 批判性思维 ”课程,这两门课都要学吗?

A : “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 ” 和 “ 批判性思维 ”两门课可以认作是有关批判性思维的高阶课程和低阶课程,是分别适应于研究生和本科生应有的水平开设的。虽然两门课在基础理论上相同(都是批判性思维,不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但是难易程度不同,在案例和习题的难度上不同,认定优秀的分数也不同(研究生课的优秀分数线低于本科课)。

但是 “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 ” 毕竟更偏向科研人员,里边更加强调批判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所以对科研有要求的大学高年级学者和研究生学者可以直接选“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 ” 课程。

当然两门课同时选也是一个好主意,刚柔相济、彼此促进。

研究生学者的理解能力更强,背景知识更深厚,所以“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 ” 课程的节奏更快一些,学习和考核周期比 “ 批判性思维 ”短。


Q : 这门课难吗?

A : 所谓的“难”,指的是超出了当前的知识水平,需要努点力才能学会。可以先试着学习一下,如果感觉到难,说明这恰恰是你所需要的课程,是能够提高你的思维能力的课程。只要愿意学习,希望提高自己,所有的课程就都不算难了。


Q : 我能学会吗?

A :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Q : 如果我选了这门课,有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吗?

A : 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该学的学,该练的练,这就是学习这门课的窍门。如果还有别的更好的方法,就是每做一个练习都多写几遍,写得越简洁、重点越突出越好;把学到的批判性思维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科研中。

知识不是用来储蓄的,没有利息;知识是用来用的,能用、会用是最好、最快的学习方法。

当然,只有实际使用才会产生疑难,遇到困难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理解一下老师的答复,参考一下同学的意见,学得会更快!


Q : 我已经是博士生了,用得着学习这门课吗?

A : 用得着!博士学位拿到后,你可能成为教师、科学家、工程师、公务员或管理者,你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都需要批判性思维。应该提前做准备。

博士生也是研究生,学这门课非常恰当。


Q : 我是在职教师,我学这门课是为了教这门课,我怎么做能更好?

A : 可以从教学的角度看待这门课,可以从教学的角度看待这门课,先跟着这门课学一遍,看这门课的老师是怎么讲课的,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所教学生的层次设计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也可以在论坛中同老师交流


Q : 这门课有教材吗?

A : 教材已经出版,见上面的“参考资料”栏。


Q : 还有其他练习材料推荐吗?

A : 课程有参考资料目录,可以到图书馆借阅,《逻辑学导论》这本书有很多练习题,书后也有参考答案,可以拿来做练习。

每天读新闻,仔细阅读网络新闻的稿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它,日积月累,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Q : 作业与测试有什么区别?

A : (1)出题方式不同。作业采用互评的形式;测试由系统阅卷。

    (2)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作业重在理解、实践;测试重在应用。


Q : 我学了“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课程,还要学“批判性思维”课程吗?这两门课都是一个老师开的。

A : “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已经覆盖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理论,一种思维形式也不会有两种理论。学了“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课程后不需要再学“批判性思维”,除非你想更为细致地理解批判性思维本身。但是学了“批判性思维”后却要继续学习“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实现从基础到应用、从常识到专业的提升。



Q : 我是否需要买教材?

A : 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用文字表达的课程内容。我们的教材今年出版的,弥补仅有MOOC讲解的不足,特别是有关情报的内容,教材讲得明细些。


Q : 这门课考试吗?

A : 经过几轮教学后,经验表明,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不适合考试,主要是大家太忙了,没有时间为考试作全面复习,考试效果不好。所以这门课就不考试了,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平时测试和作业上。比较符合您愿望吧?



Q : 我是新教师,准备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请问我如何整体设计这门课,有什么比较好的思路吗?

A : 《批判性思维》开设得越来越多,很多新教师都面临这个问题,为了帮助新教师更好地利用MOOC既上好混合式课程,又开展好线下课程,我特意写了一篇文章供参考。请点击链接查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批判性思维”与当代世界(一) (qq.com)


“批判性思维”与当代世界(二) (qq.com)


“批判性思维”与当代世界(三,完结) (qq.com)

显示全部
浙江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王彦君

王彦君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6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