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制造业信息化可以理解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该课程从产品技术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知识管理信息化的角度介绍各种信息技术和系统,为后续与制造业信息化有关的课程学习提供一种引导的作用。
制造业信息化可以理解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该课程从产品技术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知识管理信息化的角度介绍各种信息技术和系统,为后续与制造业信息化有关的课程学习提供一种引导的作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长期发展战略。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深刻影响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各种技术和设备,而且深刻影响了高校的教学和培养内容和方向。当前我国高教界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和模式,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新工科”的主要内容。“新工科”的许多课程都与制造业信息化有关,如智能制造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有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帮助建立专业中的与制造业信息化有关的各个课程的联系,提供关于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认识,为后续的与制造业信息化有关的课程的学习提供一种引导的作用。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制造业信息化方法与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信息化战略和计划、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先进制造系统模式、制造业信息化建模方法、产品技术信息流、企业管理信息流、企业知识流、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合理化方法、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制造业信息化方法与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原理、方法、系统及其应用,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研究打下基础。
这门课的主要特点包括:
(1)课程从产品技术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知识管理信息化的角度介绍各种信息技术和系统。
(2)集成是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关键。课程以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功能、信息、组织、过程、知识、系统等方面的集成为主线展开讨论。
(3)课程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国家的制造业信息化战略和计划的高度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和系统及发展趋势。
(4)课程注重利用各种模型,如功能模型、过程模型、信息模型、组织模型和知识模型等,帮助了解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
(5)课程特别强调产品和过程合理化及其与信息化的关系。
(6)这门课程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方法,如知识转移、软件大批量定制、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等方法。
授课目标
该课程是一门关于制造业信息化的综合性、引导性质的课程,用于帮助学生建立专业中的与制造业信息化有关的各个课程的联系,提升关于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认识,为后续的与制造业信息化有关的课程的学习提供一种引导的作用。
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其它制造业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制造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理解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包括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轮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等。
1.1制造业信息化的背景
1.1.1 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环境
1.1.2 新一代信息技术
1.1.3 新一轮工业革命
1.2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历史和现状
1.3 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体系
1.4 制造业信息化人才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方法
课时目标:制造业信息化中很重要的工作是对信息化对象进行建模,包括功能模型、组织模型、过程模型、信息模型和知识模型的建模,其作用是帮助信息化咨询人员、开发人员和用户进行沟通和知识转移,帮助确定信息化的需求,帮助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
2.1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的需求
2.2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体系结构
2.3 制造业信息化模型设计方法
2.4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常用模型
产品技术信息化
课时目标:产品技术信息化涉及信息技术、产品合理化技术和组织管理优化技术等。产品技术信息化是产品设计手段以及设计过程的标准化、智能化、虚拟化和集成化,其目标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
3.1 产品技术信息化概述
3.2 产品设计信息化单元系统
3.2.1 产品设计信息化单元系统概述
3.2.2计算机辅助创新(CAI)技术和系统
3.2.3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和系统
3.2.4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和系统
3.3制造技术信息化单元系统
3.3.1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和系统
3.3.2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和系统
3.3.3 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技术和系统
3.4产品技术信息化平台
3.4.1 CAD/CAPP/CAM/CAT集成技术
3.4.2 基于PDM/PLM的集成技术
企业管理信息化
课时目标:产品是怎样从数据模型变成实物,从毛坯或材料变成成品的?这与企业的物流有关,而企业的物流则是由生产管理信息流控制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在管理组织和流程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的各项管理,使生产管理信息流畅通、透明,提高管理效率。
4.1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4.2 生产管理的信息化
4.3 制造过程管理的信息化
4.4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4.5 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
4.6 业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
4.7 制造服务信息化
4.8 企业管理信息流的集成
知识管理信息化
课时目标:企业知识化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知识正在成为企业的主要资源,知识管理贯穿企业的方方面面、各种过程,在产品技术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中都需要用到知识管理。
5.1 知识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5.2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5.3 企业知识和知识管理
5.4 知识获取的信息化
5.5 知识整理的信息化
5.6 知识服务的信息化
信息系统集成
课时目标:集成是制造业信息化中最困难,但又同时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前几章已经介绍了产品技术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中的集成问题,本章将讨论更高层次的集成。
6.1 信息系统集成概述
6.2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
6.3 企业间信息化系统集成
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合理化方法
课时目标:制造业信息化必须充分考虑产品信息和过程的合理化,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并已经被许多制造业信息化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所证明。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合理化可以分为产品合理化和过程合理化两部分。
7.1 制造也信息化中的合理化方法概述
7.2 产品设计合理化方法
7.3 企业过程合理化方法
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方法
课时目标:制造业信息化实施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高关联度的系统(多人协同使用的软件,如ERP、PDM等),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宁可要三流的软件、一流的实施,也不要一流的软件、三流的实施”。本章将讨论制造业信息化的设施过程、软件系统的开发方法等。
8.1 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方法概述
8.2 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过程
8.3 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系统开发方法
8.4 高关联度系统的实施方法
分布式智能制造
课时目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到来,智能制造是其主线。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布化。分布式智能制造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我们开展智能制造,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9.1 分布式智能制造概述
9.2 分布式智能创新
9.3 分布式智能设计
9.4 分布式智能生产
9.5 分布式智能服务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顾新建,纪杨建,祁国宁编著.制造业信息化导论.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8
2.顾新建、顾复、代风、纪杨建著. 知识管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知识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