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属于涉电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分析、谐振电路的特性、互感耦合电路原理、三相交流电路计算、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方法、动态电路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等。课程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先静态、后稳态、再动态的教学体系,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电路以及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包括含有受控电源模型的电路的稳态和暂态分析方法。
课程按六个模块展述内容,模块一:电路概述,模块二:线性直流电阻电路分析原理与方法,模块三:线性动态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模块四:非正弦线性电路分析,模块五:电路过渡过程分析,模块六:综合应用拓展分析示例,课程共有64个教学讲解视频,配备随堂测试、章节测试、结业测试等过程监控环节。
电路分析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课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电路之美,感受电路之趣,学习电路之用的过程,严谨的思维能力、灵活的分析能力得以培养,坚韧的创新创造能力得以激发,热忱欢迎您加入本课程学习!
课程构建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架构,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系统的基本模型与分析思路,掌握电路理论核心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分析与计算方法,能对直流和交流电路、正弦与非正弦电路的稳态特性、动态电路的暂态特性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含有受控电源模型的电路,亦能进行稳态和暂态分析,掌握谐振电路的特性、互感耦合电路的原理、三相交流电路的计算。
课程具有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培养科学高效的学习力、宽泛深入的思考力,增强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进行创新型研究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
第一周——模块一电路概述(1.1.1~1.2.3)
1.1.1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1.2 电路变量及其参考方向
1.1.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1.1.4 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
1.2.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2.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2.3 KCL/KVL例题解析
模块一电路概述单元检测
第二周——模块二线性直流电阻电路分析原理与方法(2.1.1~2.1.6)
2.1.1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
2.1.2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例题解析
2.1.3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电阻的等效变换
2.1.4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电阻的等效变换例题解析
2.1.5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1.6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例题解析
第三周——模块二线性直流电阻电路分析原理与方法(2.2.1~2.2.4)
2.2.1 网络图论初步
2.2.2 支路(电流)法
2.2.3 网孔(回路)电流法
2.2.4 网孔(回路)电流法例题解析
第四周——模块二线性直流电阻电路分析原理与方法(2.2.5~2.3.2)
2.2.5 节点(改进)电压法
2.2.6 节点(改进)电压法例题解析
2.3.1 叠加定理
2.3.2 叠加定理例题解析
第五周——模块二线性直流电阻电路分析原理与方法(2.3.3~2.3.6)
2.3.3 替代定理
2.3.4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3.5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例题解析
2.3.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模块二线性直流电阻电路分析原理与方法单元检测
第六周——模块三线性动态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3.1.1~3.1.4)
3.1.1 正弦交流电路概念
3.1.2 相量及元件
3.1.3 相量形式基尔霍夫定律
3.1.4 阻抗与导纳
第七周——模块三线性动态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3.1.5~3.2.1)
3.1.5 正弦交流稳态电路功率
3.1.6 功率因数提高
3.2.1 串联谐振
第八周——模块三线性动态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3.2.2~3.3.2)
3.2.2 并联谐振
3.2.3 电路串并联谐振及应用(***)
3.3.1 互感电路与同名端
3.3.2 互感电路计算
第九周——模块三线性动态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3.3.3~3.4.3)
3.3.3 理想变压器
3.4.1 对称三相交流电路概述
3.4.2 对称三相交流电路计算
3.4.3 三相交流电路功率(***)
模块三线性动态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单元检测
第十周——模块四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稳态电路分析(4.1.1~4.2.2)
4.1.1 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稳态电路
4.1.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解
4.2.1 非正弦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和功率
4.2.2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的稳态计算
模块四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稳态电路分析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模块五电路过渡过程分析(5.1.1~5.2.4)
5.1.1 换路定则与初始条件
5.2.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2.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2.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2.4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第十二周——模块五电路过渡过程分析(5.2.5~5.4.2)
5.2.5 正弦、指数函数激励下的一阶电路
5.3.1 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5.3.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3.3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5.4.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4.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模块五电路过渡过程分析单元检测
第十三周——模块六章节复习和拓展
模块二复习1 方法分析例题解析
模块二复习2 定理运用例题解析
模块三复习1 正弦交流电路例题解析
模块三复习2 谐振与互感电路例题解析
模块三复习3 三相交流电路例题解析
模块四复习1 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稳态电路分析例题解析
模块五复习1 一阶电路过渡过程例题解析
拓展1 电容充电电路能量效率分析(***)
拓展2 多频率激励下稳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问题(***)
大学物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1.《电路原理》范承志、孙盾、童梅、 张红岩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李玉玲,机械工业出版社;
3.《电路(第5版)》 邱关源原著、罗先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电路原理》 江缉光 刘秀成,清华大学出版社
5.《电路理论基础》 陈希有,高等教育出版社
6.《电路理论基础》 汪荣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7.《Electric Circuits》 Seventh Edition,James W.Nilsson,电子工业出版社
1、电路理论课程如何构架,包含哪些内容?
电路理论课程分为“电路理论Ⅰ---电路分析基础”、“电路理论Ⅱ---电网络分析”,“电路理论Ⅰ---电路分析基础”包含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谐振互感及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电路理论Ⅱ---电网络分析”包含双口网络,网络的矩阵方程,拉普拉斯变换法、积分法和状态变量法和分布参数电路等。
2、“电路理论”课程定位是什么?
“电路理论Ⅰ---电路分析基础”和“电路理论Ⅱ---电网络分析”同时在中国大学MOOC教学平台上线,形成课程完整配套系列,一则为积极参与浙江大学电路理论课程学习的莘莘学子提供便捷学习平台,二则为怀揣“浙大梦想”立志报考浙江大学研究生的考生提供“电路分析基础”“电网络分析”的复习平台。
3、如何获取课程相关信息、联系课程教师答疑以及参与课堂讨论?
请及时关注课程公告,获取课程相关信息;
通过老师答疑区与课程教师取得联系,有任何疑问请在老师答疑区提出;
参与课堂讨论,回复课堂交流区中的主题帖可以计入课程讨论的有效帖数!(一般能够计分的主题帖会注明“这里的回帖可以计入课程讨论的有效帖数!”),另外请注意评论他人的帖子不计分。回复课堂交流区的主题帖可以通过课件->讨论进入,也可以通过讨论区->课堂交流区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