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内燃机学课程(原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2018年更名为内燃机学,2024年更名为汽车动力系统原理)是浙江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核心主干课程,伴随专业发展已有60多年历史,为我国汽车及内燃动力行业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应对新时期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内燃动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课程团队自2019年开始,通过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课程进行了改革,通过自建内燃机学慕课将内燃机学基础知识和经典内容搬到线上开展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侧重内燃机学重难点、案例讲解,同时补充先进内燃机及新型电驱动力系统原理知识,通过台架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研讨等方式开展线下教学模式创新,入选浙江省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团队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内燃机学课程目前用于浙江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汽车动力系统原理课程的线上教学,也可供其他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汽车及内燃动力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燃机学课程(原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2018年更名为内燃机学,2024年更名为汽车动力系统原理)是浙江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核心主干课程,伴随专业发展已有60多年历史,为我国汽车及内燃动力行业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应对新时期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内燃动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课程团队自2019年开始,通过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课程进行了改革,通过自建内燃机学慕课将内燃机学基础知识和经典内容搬到线上开展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侧重内燃机学重难点、案例讲解,同时补充先进内燃机及新型电驱动力系统原理知识,通过台架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研讨等方式开展线下教学模式创新,入选浙江省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团队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内燃机学课程目前用于浙江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汽车动力系统原理课程的线上教学,也可供其他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汽车及内燃动力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内燃机学课程是汽车及内燃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改善的基本方法,内容涉及流体力学、热力学、燃烧学、理论力学和机械原理等多学科知识,具体内容包括:内燃机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燃料特性与工作模式、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燃烧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有害排放生成与控制、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研发所需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授课目标
通过内燃机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内燃机清洁代用燃料、内燃机燃烧和排放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掌握提高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有害排放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内燃机设计、试验与研究的能力,为日后从事内燃机研发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大纲
内燃机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第1讲 内燃机诞生与发展
第2讲 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第3讲 活塞做功及示功图
内燃机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第4讲 动力经济性能指标
第5讲 动力输出环节与影响因素
内燃机燃料特性与工作模式
第6讲 燃料理化特性及评定
第7讲 典型内燃机燃料及特性
第8讲 燃料对内燃机工作模式影响
第9讲 工质热力参数与燃烧热化学
内燃机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
第10讲 理想工质的理想循环
第11讲 理论循环热效率分析
第12讲 理想循环与真实循环
第13讲 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内燃机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
第14讲 四冲程内燃机换气过程
第15讲 充量系数及影响因素
第16讲 进排气系统动态效应
燃烧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第17讲 燃烧现象及分类
第18讲 可燃混合气着火理论
第19讲 均质混合气点燃与火焰传播
第20讲 液体燃料的雾化与扩散燃烧
第21讲 示功图与燃烧放热率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第22讲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及其特性
第23讲 柴油机燃油喷射过程及特性
第24讲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及特点
第25讲 柴油机的燃烧室及其特性
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第26讲 汽油机燃烧过程及其特性
第27讲 汽油机爆燃的机理及对策
第28讲 汽油机表面点火及循环波动
第29讲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及要求
第30讲 汽油机的燃烧室及其特性
第31讲 稀薄燃烧与缸内直喷汽油机
内燃机有害排放生成与控制
第32讲 有害排放物种类及评价指标
第33讲 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
第34讲 有害排放物生成影响因素
第35讲 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
第36讲 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
第37讲 内燃机尾气后处理技术
内燃机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
第38讲 内燃机工况与特性
第39讲 内燃机速度特性
第40讲 柴油机调速特性
第41讲 内燃机负荷特性与全特性
第42讲 内燃机与整车匹配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汽车动力系统原理》,帅石金、王志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汽车发动机原理》,王建昕、帅石金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内燃机学(第3版)》,周龙保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4.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John B.Heywood,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