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机械原理的分析设计能力,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是教学计划中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是从专业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1. 知道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机构的结构组成,能描述并应用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蜗杆传动机构及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等内容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能分析作用在机械上的力,描述机械平衡的目的、内容及机械效率,能对设计的机构进行效率计算,分析效率与自锁的关系。
2. 描述工程常用机构的类型、基本原理、运动特性、应用场合,根据工作环境选择机构的运动设计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3. 能应用各种机构的组成及其设计原理和方法,依据技术指标,确定设计方案,得到设计的理论结果。
4. 能够实施机械原理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并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能够应用机械原理知识,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有效的结论。
01 绪论
绪论
绪论思维导图
绪论测验
02 机构的结构分析
2.0思维导图
2.1 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简图
2.2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3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2.4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器人
机构的结构分析单元测验
0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0思维导图
3.1 速度瞬心及其位置确定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3.3 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分析
3.4 同一构件上两点的加速度分析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单元测验
04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0思维导图
4.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4.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平面机构力分析单元测验
05机械的效率及自锁
机械的效率及自锁
机械的效率及自锁单元测验
06机械的平衡
6.0思维导图
6.1平衡的目的及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
6.2刚性转子动平衡计算
6.3.静平衡和动平衡计算习题
08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8.5机构的死点位置
8.6按连杆预定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8.7按连架杆预定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8.8急回机构的设计
8.0思维导图
8.1 连杆机构的传动特点及类型和应用
8.2曲柄存在的条件
8.3急回运动及行程速比变化系数
8.4传动角和压力角
连杆机构及其设计测验
09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9.0思维导图
9.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9.2推杆的运动规律
9.3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9.4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单元测验
10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0.0思维导图
10.1齿轮机构的类型及特点
10.2齿轮的齿廓曲线、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
10.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10.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10.5渐开线齿轮的切制与变位修正
10.6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0.7蜗轮蜗杆传动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测验
11齿轮系及其设计
11.0思维导图
11.1轮系分类及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11.2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11.3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轮系的功用
11.4轮系传动比计算习题
轮系测验
12其他常用机构
12.0思维导图
12.1棘轮机构
12.2槽轮机构
其他常用机构测验
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等
教材:
孙桓,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参考书目:
1、《机械原理教程》(第二版),申永胜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机械原理》,于靖军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