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数学强化突破
中国财税史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9月06日 ~ 2021年12月30日
学时安排: 3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105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3)
spContent=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从历史上看,财政、改革与大革命从来都是一气联轴,互为表里,在历次重大社会变革中财政改革都居于核心位置。本门课程从历史学视角,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在动态的历史长河中探寻国家兴衰更替背后的财政因素,总结中国财税制度向近代化、现代化转型的脉络、特点、规律和经验教训,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财税制度与文化。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从历史上看,财政、改革与大革命从来都是一气联轴,互为表里,在历次重大社会变革中财政改革都居于核心位置。本门课程从历史学视角,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在动态的历史长河中探寻国家兴衰更替背后的财政因素,总结中国财税制度向近代化、现代化转型的脉络、特点、规律和经验教训,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财税制度与文化。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当今的中国是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认识和研究中国财政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演变,首先要找准它的历史起点——中国传统财政制度、思想和文化状况。准确把握和总结历史上财政运行规律及规律背后隐藏的原因,以知古鉴今,少走弯路,为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借鉴,这就是开设中国财税史课程的必要性。

本门课程的主题是从历史学视角,把握中国财税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归纳出财政运行对政治、经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藉此为当代我国正在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并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财政的理论阐述。

对财政的管理与整顿是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内容,举凡古今中外,财税问题历来都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是全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集中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财税变革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改革之曲折艰辛、改革家的遭遇等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归纳出中国财税在向近代、现代迈进的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升对我国财税基本问题的理解,把握未来财税改革的取向。

●掌握财政税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同国家政权和人民的关系,并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及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提供经验借鉴。

●挖掘中国财税制度、思想、文化中的精髓,并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思想。

     这门课的特色和亮点主要有二个:一个是运用财政学理论分析中国财政制度发展的历史,即财政学理论在中国历史上的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一部中国财政税收发展的分析史,对历史上的财政现象作出财政学的解释,从而使中国财政史真正成为中国财政学理论的“源”。第二个是“通古今之变”的“通”和“变”。以中国财政收支制度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为主线,描绘出中国财政从古代向近代、现代发展的脉络,并体现其转型的特点。藉通过这门课,知古鉴今,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授课目标

        财政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到治国安邦、强国富民的重大问题。通过认识和研究历史上财政运行的规律及规律背后隐藏的原因,着重培育学员的财政历史意识、专业素养和历史感,并与当今财政税收改革实践相结合,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其自身的思想资源和综合素质,加深对现实生活中财政税务现象的理解,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和人生智慧。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导论

1.1-学习财政史的意义和“财政”一词的来源

1.2-财政史的研究对象及财政史与财政学的关系

1.3-中国财政史的分期

第一讲 单元测验

第二讲 中国财税的起源及初期形态

2.1-国家初期与财政的关系

2.2-中国税收的起源

2.3-夏、商、西周时期的赋役制度

第二讲 单元测验

第三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

3.1-齐鲁“履亩而税”与“初税亩”

3.2-战国时期风起云涌的财税改革

3.3-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收支与管理

3.4-春秋战国时期财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第三讲 单元测验

第四讲 秦汉时期的租赋役制度

4.1-田租的含义、税率、课税依据、实质

4.2-口赋

4.3-徭役年龄、类型、役的税化、负担

4.4-秦汉时期税制结构特点、影响及启示

第四讲 单元测验

第五讲 隋至唐朝中期的租庸调制度

5.1-租庸调制度的由来——租调制

5.2-租庸调制度的经济基础

5.3-租庸调制的内容

5.4-租庸调制的本质

第五讲 单元测验

第六讲 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改革

6.1-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6.2-两税法改革的内容

6.3-两税法改革的历史意义

6.4-两税法的局限性

第六讲 单元测验

第七讲 宋朝的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

7.1-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实施的背景

7.2-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的内容及评价

第七讲 单元测验

第八讲 明朝中后期的一条鞭法

8.1-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8.2-一条鞭法的内容

8.3-一条鞭法的评价

第八讲 单元测验

第九讲 清前期的摊丁入地

9.1-摊丁入地实施的背景

9.2-摊丁入地的内容

9.3-摊丁入地的意义

第九讲 单元测验

第十讲 农业税演变之黄宗羲定律与走出治乱循环

10.1-黄宗羲的思想和黄宗羲定律

10.2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新世纪农业税之取消

第十讲 单元测验

第十一讲 晚清之前之工商税收

11.1-中国古代工商税收之概论

11.2-中国古代的专卖制度

11.3-中国古代的境内关税

11.4-中国古代的国境关税和市税

11.5-对历史上工商税收的评价

第十一讲 单元测验

第十二讲 秦至清代的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

12.1-封建国家的财政支出

12.2-封建国家的财政管理

第十二讲 单元测验

第十三讲 晚清财税的半殖民地性

13.1-关税

13.2-厘金

13.3-公债

第十三讲 单元测验

第十四讲 民国时期财政之近代化转型

14.1-现代税收体系的创建

14.2-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14.3-财政管理体制之转型

第十四讲 单元测验

第十五讲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税改革

15.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税收制度的重塑

15.2-新中国70年财政支出结构之转型

15.3-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权型财政

15.4-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财政包干体制

15.5-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税制

15.6-新世纪新时代中国税制之深化改革

第十五讲 单元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财政学》《税收学》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一、配套教材

               周春英主编:《中国财税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二、参考文献

1.孙翊刚、王文素:《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周伯棣:《中国财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刘守刚:《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4.刘尚希、傅志华:《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19782018),人民出版社,2018.

5.郑学檬:《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黄天华:《中国财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7.胡寄窗、谈敏:《中国财政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8.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全十二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9.叶振鹏:《中国财政通史》(全十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周春英

周春英

副教授

张朝举

张朝举

讲师

赵兴罗

赵兴罗

教授

推荐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98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3581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进阶

翁恺

76610人参加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8971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